[实用新型]一种单转盘电涡流缓速器与变速箱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02523.8 | 申请日: | 2012-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9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俞士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越汽车制动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7/10 | 分类号: | H02K7/10;F16H57/031 |
代理公司: | 广东赋权律师事务所 44310 | 代理人: | 龚安义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盘 涡流 缓速器 变速箱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减速器,具体是涉及一种单转盘电涡流缓速器与变速箱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代汽车的发展中,对汽车的行驶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和乘坐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豪华客车、城市公交客车及重型卡车安装有作为辅助制动系统的电涡流缓速器。现有技术中,安装在汽车上的电涡流缓速器主要有三种形式:单转子的鼓式缓速器、安装在变速器或后桥上的双转子的盘式缓速器、安装在小型前置发动机的双转子盘式缓速器(其安装方式主要为安装在传动轴之间)。以上安装应用存在的缺点是:单转子的鼓式缓速器热衰退快,制动力矩不足;转子转动惯量大,造成噪音大,安装在后桥上会对后桥造成损伤,会增加车辆的油耗。双转子的盘式缓速器的缺点是:1、制造复杂,成本高;2、过度面较多,工艺性较差,成本高;3、安装较困难,强度大;4、零件较多,重量大;5、安装的尺寸较大,传动轴的尺寸需要缩短;6、过多安装连接,并受变速器主轴窜动的影响,安全性较差。而方式三只适用于前置发动机的客车,对于目前市场上后置发动机客车不适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安装方便、较少的安装中间环节的电涡流缓速器在车辆中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这种单转盘电涡流缓速器与变速箱的连接结构中,所述单转盘电涡流缓速器包括定子框架、电极板、盘式单转子,所述定子框架固定在变速箱的后端盖上,所述转子固定在变速箱的输出法兰上。
所述变速箱的后端盖上设有螺孔和止口,所述定子框架与后端盖用螺栓固定。
所述变速箱的后端盖的螺孔和止口为整体成型的一体结构。
所述转子固定在变速箱的输出轴的法兰上。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将电涡流缓速器与汽车变速箱整体结合,定子直接安装在变速箱后端盖上,转子安装在主变速箱的输出轴法兰上,结构紧凑,传动轴直接与变速器的法兰连接, 因此没有因为安装缓速器而缩短传动轴长度,尤其适用于小型后置发动机的车辆,还有本结构的缓速器重量比双盘结构等缓速器轻。采用盘式双转子,缩短了轴向安装尺寸。这种安装结构不用改变车辆原来的结构和尺寸,不但可以减少中间的安装环节,使得安装尺寸最小,传动轴的尺寸保持原来长度——这在后置式发动机的车辆上由为重要,这是因为这种形式车辆的传动轴较短,而且可以在同等的强度条件下使车辆增加的重量最轻,转子转动惯量最小,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电涡流缓速器的安装结构,用于商用车辆辅助减速。电涡流缓速器包括定子框架4、电极板6、转子7。铁芯和定子线圈5固定在定子框架4上。电极板6位于定子线圈未安装定子框架4的一侧的轴向侧面,转子7为盘式单转子,靠近电极板6,转子7与电极板6轴向之间为磁场空气间隙。
汽车变速箱的后端盖1上设有螺孔和止口3,该螺孔和止口后端盖上整体成型加工。定子框架4通过四个螺栓2固定在螺孔和止口3上。
汽车变速箱的输出轴8上连接有输出法兰9,转子7通过固定螺栓10固定在输出法兰9上。
由于定子框架4直接固定在变速箱后端盖上,使得连接结构更简单可靠,采用盘式单转子,适用于发动机后置式的车辆。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越汽车制动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华越汽车制动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25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