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碱沫吸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02385.3 | 申请日: | 2012-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249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姬文武;杜海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榆林市银泰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7/02 | 分类号: | B01D4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81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吸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碱沫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碱沫吸收器。
背景技术
生产片碱在包装过程中产生的碱粉沫对操作环境产生污染,使操作环境恶化,尤其对包装工人造成粉尘伤害,碱本身具有极强的腐蚀性,碱沫散落在人体上时,奇痒无比;若长期吸入,对鼻腔、口腔、吸呼道和食道造成严重伤害。
目前大多数将碱沫用抽风机直接抽出用管道送至水箱中溶解,缺点是碱沫粉经常粘接在风机叶轮上,使风机负荷增大,极易烧坏电机,故障率高;同时,碱沫易结晶在管道中,需经常拆卸下来清洗管道,工作量大,使用极不方便;还有用鼓风机直接将碱沫吹向远离包装工人一方,但对环境还是造成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旨在解决目前将碱沫用抽风机直接抽出用管道送至水箱中溶解时,碱沫粉经常粘接在风机叶轮上,使风机负荷增大,极易烧坏电机,故障率高;同时碱沫易结晶在管道中,需经常拆卸下来清洗管道,工作量大,使用极不方便;而采用鼓风机直接将碱沫吹向远离包装工人一方时,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全自动碱沫吸收器,该全自动碱沫吸收器包括:风机、进风管、吸收箱、吸收风管、溢流管、地槽、液下泵、循环水管、第一球阀、循环补液箱、第二球阀、排液管;
所述风机通过所述进风管与所述吸收箱相连通,所述吸收箱与所述吸收风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吸收风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溢流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溢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地槽相连通,所述地槽中安装有所述液下泵,所述液下泵与所述循环水管相连通,所述循环水管通过所述第一球阀与所述循环补液箱相连通,所述循环补液箱通过所述第二球阀与所述吸收箱相连通,所述吸收箱通过所述排液管与所述地槽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进风管上安装有转子流量计,所述进风管通过法兰安装在所述吸收箱上。
进一步,所述吸收箱的上部安装有液位计,所述液位计上安装有指示灯A、指示灯B、指示灯C。
进一步,所述吸收箱上设置有人孔。
进一步,所述吸收风管的与所述溢流管相连接的位置设置有检查孔。
进一步,所述吸收风管的与所述溢流管相连接的一端还与筒式绞龙出料口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排液管上安装有排液电动阀。
进一步,所述循环水管还通过第三球阀与所述加热锅相连通,所述加热锅通过所述补水管与所述吸收箱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补水管上安装有补水球阀。
进一步,所述吸收箱的底部焊接有支架,所述吸收箱的底部还安装有排水阀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自动碱沫吸收器,采用负压吸收原理吸收碱沫,将碱沫溶于水,使得粉沫不再外泄,还可将粉末回收再利用,有效地防止了二次污染现象的发生,同时利用液位计来实现全自动控制,更加高效快捷;该吸收器可广泛应用在能溶于水的产生粉尘和气雾的产品环境中,回收效率高,自动化水平高,维修方便快捷,运行维护成本低,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碱沫吸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风机;2、进风管;3、转子流量计;4、补水管;5、补水球阀;6、法兰;7、循环水管;8、第二球阀;9、吸收箱;10、液位计;11、吸收风管;12、循环补液箱;13、检查孔;14、排液电动阀;15、排液管;16、地槽;17、液下泵;18、人孔;19、排水阀门;20、支架;21、溢流管;22、第一球阀;23、第三球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全自动碱沫吸收器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该全自动碱沫吸收器包括:风机1、进风管2、吸收箱9、吸收风管11、溢流管21、地槽16、液下泵17、循环水管7、第一球阀22、循环补液箱12、第二球阀8、排液管15;
风机1通过进风管2与吸收箱9相连通,吸收箱9与吸收风管11的一端相连通,吸收风管11的另一端与溢流管21的一端相连通,溢流管21的另一端与地槽16相连通,地槽16中安装有液下泵17,液下泵17与循环水管7相连通,循环水管7通过第一球阀22与循环补液箱12相连通,循环补液箱12通过第二球阀8与吸收箱9相连通,吸收箱9通过排液管15与地槽16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榆林市银泰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榆林市银泰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23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电站大门安防监控设备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电动卷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