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液增压压力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02372.6 | 申请日: | 2012-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56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娣;钟康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30B1/32 | 分类号: | B30B1/32;B30B15/1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陆金星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压 压力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液增压压力机,属于压力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气液增压压力机是一种常见的压力机,其通常使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利用气液增压缸,将压缩气体的压力提升数十倍并输出压力;这种压力机的优点主要是安全性高,体积小,一般为台式,气液增压机的压力行程比普通冲床要大,同时能实现保压功能,更主要的是气液增压机的功耗低,气液增压机的优点还在于气液增压机是免维护型的,没有易损件,在使用过程中无任何污染,因而在金属的拉伸和成形工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目前的气液增压压力机通常采用气缸推动液压缸同轴活塞,经过面积变换,利用输出液压缸活塞杆实现冲压成形。但是在工程领域,气压传动的系统压力一般在 ~的范围内;如此低的系统工作压力,在一些要求输出力较大的场合,往往会造成气缸直径及整个装置的体积和质量很大。
另一方面,气动肌腱是一种功率-重量比高,能提供双向拉力的柔性执行元件。与常规气缸相比,气动肌腱不仅重量轻、惯性小,而且能够产生相当于同缸径气缸约10倍的初始拉伸力,耗气量却仅约为普通气缸的40%。此外,由于不存在相对运动部件及易损件,因而抗粉尘污染能力强,自身不会产生泄漏现象,也不会像气缸活塞运动那样因摩擦运动产生较大能量损失。由于上述优越的技术性能,气动肌腱在近年来受到了较多关注。
但是,目前人们对气动肌腱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内部力作用机制的建模与计算方面,虽然也有研究者将其应用于机械增力、弹簧复位的压力机中,但是该压力机不具备快速空行程和大输出力工作行程的特点,而且结构复杂、柔性低,适应性差。而对于这种新型气动执行元件在气液增压压力机技术领域的应用创新,则几乎未有涉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液增压压力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液增压压力机,包括第一气动肌腱、第一增压缸、第二气动肌腱、第二增压缸、第一三位四通阀、第二三位四通阀、两位四通阀和气液缸;
所述第一气动肌腱与第一增压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二气动肌腱与第二增压缸的活塞杆连接;
气源通过两位四通阀与气液缸的储气腔连通;气源通过两位四通阀、第一三位四通阀与第一气动肌腱和第二气动肌腱连通;
第一增压缸、第二增压缸通过第二三位四通阀与所述气液缸的储液腔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气动肌腱为1个气动肌腱或2个及以上的气动肌腱并联的气动肌腱组合体。即第一气动肌腱可以是1个单独的气动肌腱;也可以是2个或2个以上的气动肌腱并联的气动肌腱组合体。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气动肌腱为1个气动肌腱或2个及以上的气动肌腱并联的气动肌腱组合体。即第一气动肌腱可以是1个单独的气动肌腱;也可以是2个或2个以上的气动肌腱并联的气动肌腱组合体。
优选的,第一气动肌腱的大小选择应该比第二气动肌腱大。
正常情况下,第一气动肌腱和第二气动肌腱都采用1个气动肌腱,但是由于气动肌腱行程较短,因此当压力机需要更大的行程时,可采用2个及以上气动肌腱并联的气动肌腱组合体。
与之相应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气液增压压力机,包括气动肌腱、增压缸、两位四通阀和气液缸;
所述气动肌腱与增压缸的活塞杆连接;
气源通过两位四通阀分别与气动肌腱和气液缸的储气腔连通;
增压缸与所述气液缸的储液腔连通。
上述结构是针对被冲压件所需要的冲压行程较短的情况,此时只需要布置1个气动肌腱,就可完成工件的冲压动作,该装备更简单经济。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气动肌腱为1个气动肌腱或2个及以上的气动肌腱并联的气动肌腱组合体。
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增压压力机不仅具有普通气液增压压力的特点,如具有运行平稳、速度快、无噪音、加工质量高、输出力大等优点,同时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如体积小、质量轻、行程切换可控、防尘抗污等优点,可适用于无线电行业、电器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仪器、仪表等行业的薄壁件冲孔、弯曲,实心、空心铆钉的铆合,金属体间或者金属体与非金属体的装配、压入、铆接、弯曲、缩口和校平等工艺,同时也可以对各种元件进行分装或组装;也可适用于条件恶劣的矿山、野外等作业场合。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23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