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空调释放高浓度负离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02121.8 | 申请日: | 2012-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468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范国良;范雪玲;徐廷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国良;范雪玲;徐廷洁 |
主分类号: | B60H3/00 | 分类号: | B60H3/00;A61L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空调 释放 浓度 负离子 装置 | ||
1.一种汽车空调释放高浓度负离子装置,由汽车空调支风道壳体(3)、负离子功能材料(4)、第一载体(5)、第二载体(6)、前盖板(2)、后盖板(11)、送风管(主风道供气管)(15)、导风板(23)和导风板支持壳体(1)组成,采用负离子功能材料(4)产生高浓度负离子,其特征是:汽车支风道壳体(3)与前盖板(2)和后盖板(11)密封连接构成一个封闭腔体;负离子功能材料(4)涂覆在封闭腔体内表面产生负离子(17);有一个由空调支风道壳体(3)封闭内腔表面涂覆负离子功能材料(4)形成的一个产生负离子、积累负离子的封闭的高浓度负离子产生室(10);第一载体(5)和第二载体(6)内外表面涂覆负离子功能材料(4)置于高浓度负离子产生室(10)内;第一载体(5)和第二载体(6)把高浓度负离子产生室(10)分隔为第一负离子产生室(7)、第二负离子产生室(8)和第三负离子产生室(9);高浓度负离子产生室(10)设空调空气(13)进气口(12)和高浓度负离子空气(21)出气口(20);进气管(15)连接在支风道壳体(3)的进气口(12)端部、导风板支持壳体(1)连接在支风道壳体(3)出气口(20)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释放高浓度负离子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载体(5)圆周上有多个孔(18),通过孔(18)将第一负离子产生室(7)、第二负离子产生室(8)和第三负离子产生室(9)串接在一起,串接后的总长度长于1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释放高浓度负离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浓度负离子产生室(10)的构成元件支风道壳体(3)可采用单独的壳体替代,制成不同形状的单独的高浓度负离子产生器件放置在不同形状的支风道壳体(3)或主气道壳体内,构成汽车空调释放高浓度负离子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释放高浓度负离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涂覆负离子功能材料(4)的支风道壳体(3)、第一载体(5)和第二载体(6)、导风板(23)和导风板支持壳体(1)均可采用含负离子功能材料(4)的材料制成,产生负离子,以替代在其上涂覆负离子功能材料(4)的方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释放高浓度负离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浓度负离子产生室(10)的壳体(3)和腔体为圆管形,还可制成与支风道壳体(3)和内腔形状相适应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释放高浓度负离子装置,其特征在于:空调支风道长于100~200mm时,高浓度负离子产生室(10)内可不另置负离子功能材料第一载体(5)和第二载体(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国良;范雪玲;徐廷洁,未经范国良;范雪玲;徐廷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212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卡车上风窗玻璃
- 下一篇:车辆的空调参数调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