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负压吸引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01776.3 | 申请日: | 2012-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660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仁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健芝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5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负压吸引器。
背景技术
负压吸引器是较为常见的医用设备之一,用于吸取人体内的痰、脓、血,以及积水等体液。现有负压吸引器由吸引阀,瓶体,连接于瓶体上的吸引管接头以及连接于吸引阀真空管接头,现有负压吸引器存在如下缺陷和不足:瓶体内负压不可调,操作困难;体液容易从瓶体串入吸引阀内,影响操作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负压吸引器,其负压可调,体液不会串入吸引阀等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负压吸引器,包括瓶体,设于瓶体上的瓶盖,固定设于瓶盖上的吸引阀,所述吸引阀上设有真空表,所述吸引阀包括阀体和设于阀体一端的阀盖,所述阀体内成型有阀腔,所述阀体另一端设有真空管接头,真空管接头伸入阀腔内,所述阀腔内设有阀芯,所述阀芯与真空管接头伸入阀腔内的一端对应设置,所述阀盖上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阀杆,所述阀杆外套设有旋转手轮,旋转手轮与阀盖螺纹连接,所述阀杆与阀芯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阀杆与旋转手轮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阀腔与瓶体内腔之间通过通管连通,通管伸入瓶体内腔内;所述阀盖上设有吸引管接头,吸引管接头通过竖管与瓶体内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通管伸入瓶体内腔内的一端端部连接有浮球。
优选地,所述真空管接头外壁上环设有凸部。
优选地,所述吸引管接头外壁上环设有凸部。
优选地,所述阀体与阀盖之间通过连接螺母连接。
优选地,所述阀体上设有真空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设有旋转手轮、阀杆以及阀芯,所述旋转手轮和阀杆设有第二弹簧,所述阀杆与阀芯设有第一弹簧,所述阀芯与真空管接头伸入阀腔内的一端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阀芯与真空管接头内端的配合,可以有效实现瓶体内负压调节,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操作便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真空表; 2、阀体; 3、真空管接头; 4、凸部;
5、阀腔; 6、连接螺母; 7、吸引管接头; 8、竖管;
9、浮球; 10、瓶体; 11、通管; 12、瓶盖;
13、阀盖; 14、阀杆; 15、第二弹簧; 16、旋转手轮;
17、第一弹簧; 18,阀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负压吸引器,包括瓶体10,设于瓶体10上的瓶盖12,通过连接螺母6固定设于瓶盖12上的吸引阀,也即瓶体10,瓶盖12以及吸引阀构成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
所述吸引阀包括阀体2和设于阀体2一端的阀盖13,所述阀体2内成型有阀腔5,所述阀体2另一端设有真空管接头3,真空管接头3伸入阀腔5内。所述阀腔5与瓶体10内腔之间通过通管11连通,通管11伸入瓶体10内腔内。所述阀盖13上设有吸引管接头7,吸引管接头7通过竖管8与瓶体10内腔连通。也就是说,真空管接头3以及吸引管接头7均与阀腔5和瓶体10内腔连通。
所述阀腔5内设有阀芯18,所述阀芯18与真空管接头3伸入阀腔5内的一端对应设置,换句话说,所述阀芯18可以启闭真空管接头3。所述阀盖13上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阀杆14,所述阀杆14外套设有旋转手轮16,旋转手轮16与阀盖13螺纹连接,所述阀杆14与阀芯18之间设有第一弹簧17,所述阀杆14与旋转手轮16之间设有第二弹簧15。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旋转调节旋转手轮16达到开启和关闭真空管接头3的技术目的。
所述通管11伸入瓶体10内腔内的一端端部连接有浮球9,当瓶体10内腔液位较高时,浮球9上浮封闭通管11,以免体液串入阀腔5内。
所述真空管接头3和吸引管接头7外壁上均环设有凸部4,当连接管套设于真空管接头3和吸引管接头7外壁上时,可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
所述阀体2与阀盖13之间通过连接螺母6连接,当然,不排除其它连接方式。
所述阀体2上设有真空表1,以显示阀腔5以及瓶体10内腔的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健芝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健芝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17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酯模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基于最大信息量-可信度准则的飞行器建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