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槽式集热系统的液压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01021.3 | 申请日: | 2012-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607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徐伟新;郑兆文;何文强;钱思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电影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4J2/46 | 分类号: | F24J2/4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宋少娜 |
地址: | 10002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槽式集热 系统 液压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驱动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槽式集热系统的液压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槽式集热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光热发电和中高温热利用过程中,受到各国新能源研究人员的密切关注。槽式集热的具体方式是通过抛物面槽式聚光镜面将太阳光汇聚在焦线上,在焦线上安装管状集热器,吸收聚焦后的太阳辐射能。管内的流体被加热后,通过热交换再进行热发电或热利用。槽式集热系统从早到晚由东向西跟踪太阳运行,集热器轴线与焦线平行呈南北向布置,这是一种一维跟踪太阳的模式,跟踪简易,光学效率较高。
现有技术中,槽式集热系统的跟踪驱动方式可以是电机+减速器,也可以通过液压系统驱动。与电机驱动方式相比,液压系统的驱动能力更强,抗风能力更好,单位造价更低,优势明显。如图1所示,为一种比较典型的液压油缸驱动机构。一般而言,集热槽1的转动角度范围应当达到180度以上,因此采用两个油缸2通过旋转轴3进行驱动,当其中一个油缸2的作用力臂为零(即处于死点位置)时,另一个油缸2的作用力臂达到最大值,这样就可以实现无死点的连续驱动,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油缸2的驱动能力。
集热系统对于跟踪驱动系统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是要具有足够大的驱动力矩以克服风载荷;2)必须保证足够的跟踪精度,一般是要达到±0.1°;3)对太阳的追踪需要具备极低速的驱动能力,具体到油缸的运动速度,理论上最低速度仅为0.01毫米/秒左右;4)具备夜间或紧急状态下(比如大风来袭)的高速回位能力。现有的液压驱动系统,一般是采用比例阀、伺服阀或伺服油缸的方式。专利号201010529654.5和专利号201020673408.2各自公开了一种比例液压跟踪系统,采用比例伺服换向阀和伺服油缸,通过反馈信号控制油缸的速度,进行连续驱动。这些方式的优点是控制精度高,尤其是理论分辨率可以达到微米级(0.001毫米),但缺点是元件成本高,对液压油的清洁度要求严格,不利于野外长期运行;电机和油泵长时间带载工作,能耗较高,液压油发热严重,需要采取散热措施;由于驱动油缸、转动轴承等元件的摩擦力原因,在执行微进给驱动时,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爬行现象,所以油缸驱动的实际分辨率不可能达到微米级。此外,根据±0.1°的跟踪精度要求,其实并不需要油缸的驱动分辨率达到微米级,理论上过高的分辨率既没有必要,实际上也无法达到。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可靠性高的用于槽式集热系统的液压驱动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槽式集热系统的液压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油箱,所述油箱内设置有微型泵、吸油滤油器和回油过滤器;所述油箱上部设置有异步电机,所述异步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微型泵;所述微型泵的进油口通过油路连接吸油滤油器,出油口通过油路并联连接溢流阀和单向阀的进油口;所述溢流阀的溢流口通过油路连接油箱;所述单向阀的出口通过油路并联连接两个H型三位四通电磁阀的进油口P;两个所述H型三位四通电磁阀的回油口T均通过油路连接所述回油过滤器的入口,所述回油过滤器的出口通过油路连接所述油箱;两个所述H型三位四通电磁阀各自通过一个平衡阀块连接一个驱动油缸,每个所述H型三位四通电磁阀的工作油口A和工作油口B对应连接一个所述平衡阀块的两个接口,所述平衡阀块的另外两个接口再对应连接一个所述驱动油缸的有杆端和无杆端。
所述回油过滤器上通过油路并联连接压差发讯器和旁通阀。
所述油箱内还设置有液位开关和温控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电影机械研究所,未经北京电影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10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散热LED球泡灯
- 下一篇:LED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