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外接收头成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00742.2 | 申请日: | 2012-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17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于心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F1/00 | 分类号: | B21F1/0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崔滨生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接收 成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形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对红外线接收头成形的成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所使用的红外接收头一般是装配至空调器的显示组件或接收面板上,然后再与外面的格栅、面板相匹配,在用户家使用时通过遥控接收窗接收遥控器的信号来执行命令。
红外接收头接收遥控器信号时有角度、距离的要求,因此在设计时我们一般对红外接收头的装配高度要求尽可能的贴近遥控接收窗;而公司所使用的红外接收头在厂家外购时,一般是没有经过成形的器件,需要采购后再发电子器件成形厂家进行二次成形。这样不仅不方便,需要二次加工成形,而且增加了红外接收头的加工成本。
基于此,如何设计一种红外接收头成形装置,可以方便的对红外接收头进行成形,解决红外接收头引线的高度一致性问题,且可以批量成形,生产效率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红外接收头的成形加工不方便,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红外接收头成形装置,使用方便,生产效率高,而且可以降低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红外接收头成形装置,包括夹持部和压接部,所述夹持部的一面上开有用于限位的第一凹槽,以及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的用于加持红外接收头的定位槽,在所述夹持部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平行的第二凹槽,以及在所述压接部上设有与第二凹槽相匹配的凸条,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在夹持部的同一平面上。
为了解决成形过程中管脚折弯受力的问题,所述第一凹槽沿管脚走向侧的一侧边为倒圆角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凹槽的凹面和凸条的凸面均为弧面,且第二凹槽的弧面半径大于凸条的弧面半径。
优选的,第二凹槽的弧面半径为2.5mm,凸条的弧面半径为1.5mm。
进一步的,由于夹持部用于定位红外接收头,当定位好之后,压接部用于将露出的引线压下成形,因此,所述的夹持部与压接部可以为分体式结构。
优选的,为了便于定位,所述的夹持部与压接部通过弹簧式结构连接。
又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操作,在所述压接部上设置有操作手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红外接收头成形装置可以方便的对红外接收头进行夹持、成形、支撑、定位,解决红外接收头引线的高度一致性问题,且可以批量成形,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无需将红外接收头送至电子器件成形厂家进行二次成形,节省了制作成本和物流成本。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红外接收头成形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的装置所成型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红外接收头成形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另外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2所示, 本实施例的红外接收头成形装置,包括夹持部1和压接部2,所述夹持部1的一面上开有用于限位的第一凹槽3,以及与所述第一凹槽3连通的用于加持红外接收头的定位槽4,在所述夹持部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3平行的第二凹槽5,以及在所述压接部2上设有与第二凹槽5相匹配的凸条6,所述第一凹槽3与第二凹槽5在夹持部1的同一平面上。
由于夹持部1用于定位红外接收头7,当定位好之后,将压接部2压在夹持部1之上,利用夹持部1的第二凹槽5及压接部2所带凸条6来形成红外接收头管脚凸点,以便于装配过程中红外接收头的高度H1(即成形后H-h)的定位。参见图3所示,为使用本装置成型好的一个红外接收头,管脚凸点到管脚尾部的距离为h,管脚的总长度为H,以及管脚折弯部的长度为J,通过设置定位槽4到第一凹槽3的距离为J,可以根据红外接收头的要求生产出管脚折弯部的长度为J的产品,以及通过设置第一凹槽3与第二凹槽5的垂直距离为H-h,实现了红外接收头的高度H1的定位。所述的夹持部1与压接部2可以为分体式结构,优选的,参见图4所示,为了便于定位,所述的夹持部1与压接部2通过弹簧式结构8连接,这样便于第二凹槽5与凸条6在工作过程中刚好吻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未经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07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铸模具的定位结构
- 下一篇:自动化生产的冲压线的刮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