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移动、便携式、全方位X线放射性防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300673.5 | 申请日: | 2012-06-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655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 发明(设计)人: | 龙德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德勇 | 
| 主分类号: | A61B6/10 | 分类号: | A61B6/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林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1 | 代理人: | 李桂玲;杜国庆 | 
| 地址: | 100012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便携式 全方位 放射性 防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一种可移动、便携式、全方位X线放射性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X线指导下的介入治疗广泛开展,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医护人员在从事操作时,多通过穿戴铅衣、铅帽来防护X线放射损伤。这种防护措施有以下不足:因受到重量限制,铅纤维制作的铅衣厚度有限,当量较低,防护能力受限;构成铅衣、铅帽的铅纤维完整性无法与实体铅板相比,不能完全屏蔽透过铅纤维间隙的X线;只能防护关键部位,无法包裹整个人体,不能对整个人体提供保护。因此,铅衣(帽)材料对X线的屏蔽作用要比实体铅板差很多。尽管临床上也有铅板防护装置,但多为单联设置,只能提供单一方向屏蔽,不能屏蔽来自其它方向的散射;且在临床操作时,这种挡板常常妨碍操作台移动、不能越过操作台,使用也大受限制。近期研究表明,从事介入治疗的医护人员患肿瘤的风险增加;脱发、白细胞降低、内分泌紊乱发生率较高;长期的铅衣负荷也使运动系统疾病(如腰椎、膝关节)的发生率增加。因此,在X线指导下的介入治疗中需要更有效的全方位的X线防护装置,保护医护人员不受伤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可移动、便携式、全方位X线放射性防护装置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移动、便携式、全方位X线放射性防护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全方位防护箱体,所述防护箱体包括由铅板模块和铅玻璃板相互衔接组成的各个面,所述防护箱体前面设有铅玻璃窗体,铅玻璃窗体上设有操作窗口,所述防护箱体的后面设有铅玻璃板后视窗,所述防护箱体底部装有与地面接触的滚轮,所述防护箱体的右侧面设有可开启和关闭的活页门。
所述铅板模块是由铅板和支撑板复合而成的定尺寸板块。
所述铅板厚度是1,0 mm至3.0 mm,所述支撑板是厚度为2mm至3mm的玻璃布板或铝合金板或塑料板。
所述铅板模块组合中,平面组合的两模块之间的接触面为互相对应的三角形斜面,并使用铅栓固定;直角组合的两模块之间的接触面为三角形凸起及凹槽结合,通过直角形板状插栓固定。
所述活页门的活页联结处接触面为相互对应的三角形斜面。
所述防护箱体为长方体,所述操作窗口是宽400mm、长200mm的操作窗口;所述后视窗设置在后面的上部位置,后视窗体尺寸为宽400mm、高200mm的长方形,后视窗使用厚度为4mm的铅玻璃板封闭;所述活页门的右下角设有通气口。
所述防护箱体结构为底宽上窄的“L”形立方体;所述窄侧的前面为整体铅玻璃板,在所述铅玻璃板上设有长方形操作窗口,所述后视窗尺寸为宽400mm、高200mm的长方形,并使用厚度为4mm的铅玻璃板封闭;所述箱体右侧面的右下角设有通气口。
本实用新型为术者创造独立的操作空间,各个侧面采用实体铅质材料和近封闭设计;平面组合的两模块之间的接触面采用互相对应的三角形斜面,直角组合的两模块之间的接触面采用三角形凸起及凹槽结合,活页门的活页联结处接触面采用相互对应的三角形斜面,防止了X线透过接触面的缝隙进入防护箱体内,对放射源发出的医用X线几乎完全屏蔽,在防护箱体内专业测量仪器已无法检测到放射性信号,为术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放射线防护。术者在操作时置身箱体结构内,仅双手伸出防护装置,在操作台上进行手术操作,头部、躯干、上肢(除双手之外)、全部下肢均可免于X线照射,术者身体自由,免于承受铅衣、铅帽的负荷。
由于构成箱体结构各面的铅板及铅玻璃为模块化组合,使其便于拆装及装箱携带;长方体的防护箱体适合于术者站位操作,“L”形立方体的防护箱体适合于术者坐位操作;底部装配有可通过脚踏装置移动、刹车、升降的滚轮,便于术者本人移动、制动及升降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最大程度的保护了医护人员免受X射线伤害,整体装置易于操作,组装,拆卸,运输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一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平面组合模块连接部位拆分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平面角组合模块完成连接后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平面角组合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平面角组合模块接触面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活页门联结处接触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L”形防护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L”形防护箱体结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德勇,未经龙德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06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创弹力皮肤吻合器
- 下一篇:一种风冷式X光机空气冷却系统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