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永磁欠压脱扣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299754.8 | 申请日: | 2012-06-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61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祥;周祥才;黄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国星电器有限公司;常州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H01H71/32 | 分类号: | H01H71/32;H01H83/12;H02M7/219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惠诚律师事务所 11353 | 代理人: | 王美华 |
| 地址: | 213177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永磁 欠压脱扣器 | ||
1.一种永磁欠压脱扣器,包括永磁体和与永磁体配合设置的活动铁心,所述活动铁芯上绕有单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线圈连接用于改变单线圈中电流方向的驱动电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永磁欠压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依次包括接入电网的滤波整流电路(1)、稳压电源电路(2)、控制电路和与主要电路连接的辅助元器件,所述滤波整流电路(1)与控制电路之间串联有用于采集代表电网电压高低的SA采样信号的电网电压采样电路,所述辅助元器件包括第一隔离二极管(D1)、第二隔离二极管(D2)、第三隔离二极管(D3)、第一电容器(C1)、第二电容器(C2)和第三电阻(R3)。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永磁欠压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整流电路(1)包括EMC电路和整流桥电路(BG),所述EMC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与电网联接,所述EMC电路具有第一输出端(L1)和第二输出端(N1),所述第一输出端(L1)和第二输出端(N1)分别连接整流桥电路(BG),所述整流桥电路(BG)的输出负端接地,所述第二输出端(N1)与第一隔离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隔离二极管(D1)的负极接入到稳压电源电路(2),所述稳压电源电路(2)依次串联第三电阻(R3)和第二电容器(C2),所述第二电容器(C2)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三电阻(R3)上并联有第三隔离二极管(D3),所述电网电压采样信号包括第一分压电阻(R1)第二分压电阻(R2),所述整流桥电路(BG)的输出正端与地之间依次串联第一分压电阻(R1)、第二分压电阻(R2),所述SA采样信号为第一分压电阻(R1)和第二分压电阻(R2)之间引出的电压值,所述整流桥的输出正端与第二隔离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隔离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第一电容器(C1)的正极并引出高电平(VH),所述第一电容器(C1)的负极接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微处理器电路(3)和电流通断控制电路,所述SA采样信号和稳压电源电路(2)的输出端分别接入到微处理器电路(3)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永磁欠压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电路(4)包括
BCD拨码开关:在需要延时脱扣的场合,设置不同的拨码开关组合,所述微处理器读取此信号后,确定延时脱扣的延时时间;
微处理器:在零电压延时脱扣时,如果BCD拨码开关表示的延时时间不为零,当延时到达时,微处理器电路(3)控制电流通断控制电路完成脱扣,如果BCD拨码开关表示的延时时间为零,微处理器电路(3)控制电流通断控制电路立即完成脱扣,无延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永磁欠压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通断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J1)和第二继电器(J2),所述微处理器电路(3)的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分别与第一继电器(J1)和第二继电器(J2)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J1)包括第一触点(Q)、第二触点(J)、第三触点(P)和第四触点(K)、第七触点(M)和第八触点(N),所述第二继电器(J2)包括第五触点(T)和第六触点(S),所述单线圈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七触点(M)和第八触点(N),所述第一触点(Q)和第二触点(J)连接高电平(VH),所述第三触点(P)和第四触点(K)同时连接第五触点(T),第六触点(S)接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永磁欠压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继电器(J1)失电时为脱扣状态,得电后为吸合状态,所述第二继电器(J2)失电时为闭合状态,得电后为断开状态,所述脱扣状态即第三触点(P)与第七触点(M)接通,第二触点(J)与第八触点(N)接通,所述吸合状态即第一触点(Q)与第七触点(M)接通,第四触点(K)与第八触点(N)接通,所述闭合状态即第五触点(T)与第六触点(S)接通,断开状态即第五触点(T)与第六触点(S)断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国星电器有限公司;常州工学院,未经江苏国星电器有限公司;常州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9975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火焰割圆装置
- 下一篇:具有防摔功能的智能机器人的下部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