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ED驱动电路及LED照明灯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299090.5 | 申请日: | 2012-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34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 发明(设计)人: | 魏秋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创维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led 驱动 电路 照明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驱动电路及LED照明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采用含LED恒流控制电路的驱动电路来驱动LED灯条,以保证各LED灯条能够恒流稳定地工作。
如图1所示,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LED驱动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该电路包括交流电源输入端101(含火线输入端L01和零线输入端N01)、EMI(Electron-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滤波电路102、桥式整流电路103、DC-DC控制电路104、变压器T2、二极管D6、极性电容E5、LED恒流控制电路105、稳压反馈控制电路106及若干LED灯条,各LED灯条均由若干LED灯串联形成。其中,变压器T2包括初级绕组S21、第一次级绕组S22及第二次级绕组S23。稳压反馈控制电路106包括二极管D7、极性电容E6、电容C3、晶闸管Q3、电阻R7、电阻R8、电阻R9及光耦OT2。
具体地,EMI滤波电路102连接于交流电源输入端101和桥式整流电路103的输入端之间,桥式整流电路103的输出端与变压器T2的初级绕组S21的异名端连接,变压器T2的初级绕组S21的同名端与DC-DC控制电路104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6的阳极与变压器T2的第一次级绕组S22的同名端连接,二极管D6的阴极与LED恒流控制电路105的输入端连接,且与极性电容E5的正极连接,极性电容E5的负极接地,LED恒流控制电路105的输出端分别与相应的LED灯条连接。稳压反馈控制电路106中的二极管D7的阳极与变压器T2的第二次级绕组S23的同名端连接,二极管D7的阴极经电阻R7与光耦OT2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极性电容E6的负极接地,极性电容E6的正极与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且经相互串联的电阻R8和电阻R9接地;晶闸管Q3的控制端连接于电阻R8和电阻R9之间,晶闸管Q3的阳极接地,晶闸管Q3的阴极与光耦OT2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电容C3的一端与晶闸管Q3的阴极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光耦OT2中的三极管的集电极与DC-DC控制电路104的一输入端连接,光耦OT2中的三极管的发射极与DC-DC控制电路104的另一输入端连接。变压器T2的第一次级绕组S22的异名端及第二次级绕组S23的异名端均接地。
图1所示的LED驱动电路需要用到LED恒流控制电路105,才能保证各LED灯条的恒流稳定工作,然而,现有的LED恒流控制电路105包括DC-DC转换器电路,从而导致图1所示的LED驱动电路存在效率低、功耗大及成本高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LED驱动电路,旨在提高电路效率,降低电路功耗,以及降低电路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LED驱动电路,该LED驱动电路包括变压器、稳压反馈控制电路、若干LED灯条、第一电感器、第二电感器、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第二整流滤波电路、第三整流滤波电路、以及用于对所述LED灯条的电流进行检测的电流检测电路;所述变压器包括初级绕组、第一次级绕组及第二次级绕组;各所述LED灯条均包括阳极端和阴极端;所述第一电感器包括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所述第二电感器包括第三绕组和第四绕组;其中:
所述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绕组的同名端经所述第一绕组与所述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绕组的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绕组的同名端连接,其另一端分别经所述第三绕组与所述第二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及经所述第四绕组与所述第三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第二整流滤波电路及第三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相应的所述LED灯条的阳极端连接;各所述LED灯条的阴极端均与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稳压反馈控制电路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一极性电容;所述第二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和第二极性电容;所述第三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第三二极管和第三极性电容;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创维照明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创维照明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990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平板外壳或大弧度平滑外壳电子产品保护壳
- 下一篇:一种群控感应光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