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临界四向滚筒式染色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98209.7 | 申请日: | 2012-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18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陈昱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昱仁 |
主分类号: | D06B9/02 | 分类号: | D06B9/02;D06B23/00;D06B23/2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临界 滚筒 染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属一种超临界四向滚筒式染色机,尤指改良一种超临界染色机,由可喷雾的轴管与旋转的四向储布槽,达成极具效益与环保的高质量布匹染色。
背景技术
传统的染色工艺是以水为介质,在浸染的过程中须消耗大量的水,亦即排放同量含有化学药剂的废水。通常一染整厂家每日至少需求水量约七千吨至一万吨,而使用后的废水中因含有重金属与难分解的有机染色助剂,致造成处理上的困扰,也造成自然界与生态环境的莫大复原压力。
由于二氧化碳气体(CO2)的液化临界温度为31.1℃及临界压力7.38MPa亦较其他气体相对较低,且其液化密度与液体相近,而黏度和扩散性能则与气体相似,除此之外其对疏水性染料亦具有很好的溶解性,因而在纤维中的渗透性极强,再因二氧化碳本属无毒、非易燃及价格便宜的气体,自属一种非常理想的染料溶解介质物。
请同时参阅图1是现有二氧化碳经轴式染色机结构的上视示意图及图2是现有二氧化碳经轴式染色机结构的平视示意图,该染色机10外接有马达11与帮浦12,经输入管路13将液化的二氧化碳打入筒体14内里的由一固定轴心15支撑的轴管16内,再经由其管壁网孔17全面喷出液化染液,以穿经预先卷绕于轴管16上的布匹纤维18渗透染色,后流落至筒体14底部暂时储留,随后由底部管路19吸回帮浦12,重回入轴管16,形成循环运作。
续请参阅图1及图2,因布匹纤维18是预先被卷绕于轴管16上,因而无法进行旋转变位及沾染,只得定位喷染,因此布匹纤维18于染色后弹性欠佳,无伸缩性,且以此种方式染色的布种有限,再因该等染色机10于染色进行的筒体14内压力极大,易因气密不足而漏气,以致该染色机10于制造的初就必须严格考虑其结构的安全性,否则难以适用,因此有关以机械轴封结构达到气密止泄的制造技术,就非属一般染色机制造的技术层级,因而造价昂贵,难以被染整厂商采购使用,而为其重大缺点实有待改进。
实现无水染色是从根本上解决废水排放处理的难题,也是一种源头上的环保生产技术,然而二氧化碳虽被用在布匹染色,以做为染料溶解介质物本是具有绝对的优势与环保,但实际操作上若欲维持其液化状态于封闭的染色机中运转循环,则该二氧化碳气体须被处于超高压300Bar的状态,且因布匹的染色是在极密闭及难窥视的筒体中运转,所以为求运转无误仅能以经轴式的染色机将布匹预先卷绕在设有通孔的轴管上,再用帮浦将已超高压的液化的二氧化碳由内而外喷出以循环染色,惟如此的运作需耗费超大电力,且染出的布匹没有弹性,也没有伸缩性,又因可染的布种相当有限,甚至染色机的机械轴封,其气密止泄的技术难度极高,致造价昂贵,无法广为使用,因此创作人针对诸种缺点,而开发了具有绝对新颖性的超临界四向的滚筒式染色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临界四向滚筒式染色机,具有节能且染出的布匹具有弹性和伸缩性的优点,同时可染的布种相当广泛,技术难度低,且造价低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临界四向滚筒式染色机,主要由筒体、马达与帮浦、变速马达及轴管组合所成,其特征在于:
筒体,外接有马达与帮浦及变速马达;
马达与帮浦,于一端以染液输出管路而与筒体底部衔接,另一端以输入管路而与轴管尾端衔接,以形成染液循环流路;
变速马达,连动筒体内里的轴管及储布槽旋转;
轴管,横向穿设于筒体中心,且轴管本身除设有多个多向喷雾式喷嘴外,并再于其上分布设有四个呈十字花瓣形体的储布槽。
其中轴管上分布设有四个储布槽,于筒体内旋转,且四个储布槽呈十字花瓣形体旋转。
其中筒体及轴管横向延伸,而不必增加筒体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具有节能且染出的布匹具有弹性和伸缩性的优点,同时可染的布种相当广泛,技术难度低,且造价低廉。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以下配合附图及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是现有二氧化碳经轴式染色机结构的上视示意图。
图2是现有二氧化碳经轴式染色机结构的平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染色机横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染色机纵切面结构示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昱仁,未经陈昱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982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银铜基钎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蓝牙的商品信息识别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