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残留液自排气的输液器滴壶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97227.3 | 申请日: | 2012-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77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邹绍俊;邹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吴泽群 |
地址: | 2019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残留 排气 输液 器滴壶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器滴壶组件,具体为一种无残留液自排气的输液器滴壶组件,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输液器是医院常用的医疗器械之一,主要用于重力式静脉输液。一般是由静脉针、护帽、输液软管、药液过滤器、流速调节器、滴壶组件、瓶塞穿刺器、进气管空气过滤器连接组成。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瓶内液体顺着输液软管流入滴壶,当滴壶水柱压力大于静脉压时,瓶内的液体顺着软管流入经脉。
滴壶组件一般包括滴壶和覆盖于滴壶上口的密封盖,密封盖上设置有一滴液管连通滴壶的内外体系;滴液管在密封盖外侧的部分通过输液软管、瓶塞穿刺器与输液瓶连通;滴壶下部分为漏斗状的滴斗,其底部为导液管,导液管在滴斗外部的部分通过输液软管、经脉针与人体的经脉连通。导液管在滴斗内的部分的上半段的侧壁开有进液口,滴斗中的药液得以通过进液口进入导液管的中空部分。
这种滴壶组件存在一些缺陷:1、由于导液管在进液口的下端较滴斗底部高,因此,药液在滴斗内有残留;2、传统的滴壶滴重不够,导致滴液较慢,不易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无残留液自排气的输液器滴壶组件,以解决现有滴壶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无残留液自排气的输液器滴壶组件,包括滴壶,封闭滴壶上口的密封盖,贯穿密封盖与滴壶连通的滴液管,滴液管在密封盖外部的部分与输液软管连接;还包括插接于滴壶底部连通滴壶与输液软管的导液管,所述的导液管在滴壶内的部分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竖直均匀排列的细缝为进液口;所述的进液口的下端与滴壶底部的内壁平齐。
为了方便安装,在导液管与滴壶之间设置有连接套,所述的连接套的上端面与进液口下端齐平。
为了解决滴壶的滴重不足,药液下滴速度过慢的问题,在滴壶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带空气膜的空气过滤器。
为了保证空气膜的卫生,还在空气过滤器上配置有安全盖,使用时打开。
所述的密封盖和滴壶之间通过黏胶粘接。
通过本实用新型设置而成的输液器滴壶组件,结构精巧,可以在使用结束后,滴壶内无药液残留,既不浪费,也为输液器的后期处理带来方便。并且空气过滤器的设置,既可以解决滴壶中药液滴重问题,又可以防止空气中的微尘进入滴壶。导液管侧壁上的细缝设计可以达到自排气效果,护士输液时无需倒置或挤压滴斗使液体顺畅流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滴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滴壶 2、密封盖 3、滴液管 4、导液管 5、进液口 6、空气过滤器 7、连接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
如图1所示的一种无残留液自排气的输液器滴壶组件,包括滴壶1,封闭滴壶1上口的密封盖2,贯穿密封盖2与滴壶1连通的滴液管3,滴液管3在密封盖2外部的部分与输液软管连接;还包括插接于滴壶1底部连通滴壶1与输液软管的导液管4,所述的导液管4在滴壶1内的部分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竖直均匀排列的细缝为进液口5;所述的进液口5的下端与滴壶1底部的内壁平齐。
为了方便安装,在导液管4与滴壶1之间设置有连接套7,所述的连接套7的上端面与进液口5下端齐平。
为了解决滴壶的滴重不足,药液下滴速度过慢的问题,在滴壶1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带空气膜的空气过滤器6。
为了保证空气膜的卫生,还在空气过滤器6上配置有安全盖,使用时打开。
所述的密封盖2和滴壶1之间通过黏胶粘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972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线自控式电子输注泵
- 下一篇:两用保留灌肠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