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良结构的线路用导线间隔棒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97029.7 | 申请日: | 2012-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60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郑乐飞;王学武;金建光;郑海飞;吴乐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永固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7/12 | 分类号: | H02G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01404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良 结构 线路 导线 间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变电线路金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良结构的线路用导线间隔棒。
背景技术
线路用导线间隔棒由夹头、框架、胶瓦以及其它附件组成,间隔棒在线路中起保持子导线间距,防止微风振动的作用。而胶瓦在防止微风振动中起关键作用。由于目前间隔棒关节处都是用螺栓直接紧固来压紧胶瓦,所以人为因素影响很大,紧固过紧,胶瓦压缩过大,会使夹头顺线方向无法偏移,从而容易掰坏夹头;压缩过小,间隔棒阻尼性能又很差,并且胶瓦很容易磨损,因此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线路用导线间隔棒所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改良结构的线路用导线间隔棒,从而使间隔棒在装配过程中不受人为因素影响,解决间隔棒在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如下:
一种改良结构的线路用导线间隔棒,包括框架、若干夹头,所述框架上均布有若干夹头安装槽,在每一夹头安装槽通过支点螺栓和胶瓦安装有夹头,所述胶瓦套在所述支点螺栓上且位于所述夹头的侧面与夹头安装槽的内槽壁之间,在所述夹头安装槽的槽壁上开设有夹头摆动限位槽,在所述夹头上设置有一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延伸至所述夹头摆动限位槽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点螺栓上套有一限位套管,所述限位套管的两端与所述夹头安装槽两侧的内槽壁接触。
所述框架为正方形结构或六边形结构。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去除了人为因素对胶瓦的压缩量大小的影响。组装试验后又进行了间隔棒的各种性能试验,试验完全满足各项性能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图中给出的一种改良结构的线路用导线间隔棒,包括框架100、四个夹头400,框架100为正方形结构,在框架100的四个角各设置有一个夹头安装槽110,在每一夹头安装槽110通过支点螺栓200和两块胶瓦310、320安装有一个夹头400,两块胶瓦310、320套在支点螺栓200上且位于夹头400的侧面与夹头安装槽110的内槽壁之间。
在夹头安装槽110的两侧槽壁上各开设有一个夹头摆动限位槽111、112,在夹头400上设置有一限位杆500,限位杆500两端延伸至夹头摆动限位槽111、112内,在支点螺栓200上套有一限位套管600,限位套管600的两端与夹头安装槽110两侧的内槽壁接触。由于限位套管600的作用,去除了人为因素对胶瓦310、320的压缩量大小的影响。
实施例2
参见图3,该实施例的改良结构的线路用导线间隔棒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框架100a为六边形结构。夹头400数量为六个,其余同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永固电力器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永固电力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970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洗衣机传动装置
- 下一篇:速度位移双锁限压式粘滞阻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