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芯棒的卷圆弯曲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94590.X | 申请日: | 2012-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41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徐成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科兴密封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芯棒 弯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压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带芯棒的卷圆弯曲模。
背景技术
弯曲零件是现代工业产品、汽车、电器、仪表和工具制造中数量最多的冲压零件之一。其主要形式有:V形、U形、Z形、弯边及其他形状复杂的零件,弯曲零件大部分是采用弯曲模来进行弯曲成形。卷圆是把板料弯曲成接近封闭圆筒的一种弯曲成形方法,铰链形零件就是采用卷圆的方法制成,铰链形零件的加工一般是采用卷圆模,现有的卷圆模结构比较简单,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上开有弧形槽,下模上设置有压紧块,成形时将工件放在下模和压紧块之间,上模下行,工件在受压状态下沿上模的弧形槽卷弯成形。现有的卷圆模一次只能成形铰链一端的卷圆,加工另一端时,需要将工件取出,换一端重新成形,生产效率低,并且工件定位精度差,废品率高,另外现有的卷圆模的压料力小,卷圆件容易发生畸变,卷圆质量差。现有的卷圆模卷圆成形时,都是直接作用与卷圆的外壁,卷圆的内壁没有支撑,因此卷圆内壁质量差,不能应用于对卷圆内径有公差要求的场合。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芯棒的卷圆弯曲模,可以一次成形铰链两端的卷圆,生产效率高,不必重复定位,对卷圆件的压料力大,卷圆件不易发生畸变,废品率低,卷圆内壁质量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芯棒的卷圆弯曲模,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和上模,上模通过压紧橡胶垫活动连接于上模座下表面,下模座两侧与上模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成形块,成形块可相对下模座滑动,成形块与上模彼此相向的面上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用于成形卷圆件的弧形槽,成形块上设置有复位机构,成形块远离上模的一侧设置有斜面,上模座下表面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成形块斜面配合的斜楔;还包括设置于卷圆件两端圆弧内的芯棒。
作为优选,成形块下端连接有复位杆,下模座上表面开有矩形槽,复位杆下端位于矩形槽内并通过水平设置的复位弹簧与矩形槽侧壁连接,成形块与下模座之间设置有滑板。
作为优选,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采用Q235钢制成,上模和成形块采用GCr15钢制成,上模座下表面设置有与上模套接的限位套,上模可相对限位套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下模两侧分别设置有成形块,加工时,将卷圆件先进行预弯,然后放入成形块内,将芯棒套入卷圆件两端的圆弧内,上模座下行,斜楔使成形块水平移动,两侧的成形块与上模共同完成铰链两端的卷圆成形,生产效率高,不必重复定位,提高了产品的精度,降低了废品率。卷圆时压紧橡胶垫可以提供足够的压料力,卷圆质量好,卷圆件不易发生畸变,废品率低。芯棒可以帮助成形卷圆件的卷圆内壁,保证了内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带芯棒的卷圆弯曲模,包括上模座7、下模座1和上模9,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所述上模座7和下模座1采用Q235钢制成,综合性能好,使用寿命长。上模9通过压紧橡胶垫8活动连接于上模座7下表面,作为优选,上模9上开有盲孔,压紧橡胶垫8设置于盲孔内。成形时上模9在压紧橡胶垫8的作用下压紧卷圆件10,提高卷圆件10的质量。
下模座1两侧与上模9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成形块4,成形块4可相对下模座1滑动,成形块4与上模9彼此相向的面上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用于成形卷圆件10的弧形槽,成形块4上设置有复位机构,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成形块4下端连接有复位杆2,下模座1上表面开有矩形槽,复位杆2下端位于矩形槽内并通过水平设置的复位弹簧12与矩形槽侧壁连接。成形块4远离上模9的一侧设置有斜面,上模座7下表面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成形块4斜面配合的斜楔5;还包括设置于卷圆件10两端圆弧内的芯棒11,芯棒11可以帮助成形卷圆件10的卷圆内壁,提高卷圆件10的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上模9和成形块4采用GCr15钢制成,强度高,使用寿命长,不易损坏。成形块4与下模座1之间设置有滑板3,滑板3可以防止下模座1的磨损。上模座7下表面设置有与上模9套接的限位套6,上模9可相对限位套6移动。限位套6可以防止上模9水平窜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科兴密封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科兴密封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945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