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移液管空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94535.0 | 申请日: | 2012-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252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周良;董铮;耿勇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
主分类号: | B01L3/02 | 分类号: | B01L3/02 |
代理公司: | 镇江京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107 | 代理人: | 夏哲华 |
地址: | 21200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移液管空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学分析移液操作用的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防移液管空吸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化学分析中定量移取液体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移液管来完成的,具体的流程为:首先将移液管插入待移取的液体内部,然后再将一捏扁的洗耳球对准移液管的上口,利用捏扁的洗耳球内部的负压使移液管上部出现真空使移液管下部的液体进入移液管内,从而达到移取液体的目的。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移液管一般较长,在移取液体过程中操作人员视线往往要注意移液管上部的刻度线以进行定量移取液体,在此过程中由于无法兼顾移液管的下端尖口,往往会使下端尖口脱离所要移取液体的液面,此时外部空气就会在移液管上部负压的作用下进入移液管造成空吸现象;出现空吸现象一方面会影响移液操作的效率造成多次移液操作,另一方面由于捏扁的洗耳球内部也为真空就会造成移取的液体进入洗耳球内部,污染洗耳球。此外如果所要移取的液体较少时,由于空吸过程中会浪费部分液体从而造成剩余的液体无法移取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移液管移取液体过程中会出现空吸的缺陷,提供一种防止移液管出现空吸的防移液管空吸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防移液管空吸装置,包括有用来放置容器的底座,底座上设置有一根立杆,立杆上设置有可沿立杆上下移动并可在任意高度夹持固定的夹子。
所述底座的容器安置面上还开有一个可放置安瓿瓶的凹槽。
采用上述的结构后,由于立杆上设置有可移动和定位的夹子,可在移液操作过程中利用夹子对移液管上端位置进行标示,避免了在移液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需要观察移液管上部移取液体的体积而无法兼顾移液管下端尖口是否脱离液面而造成的空吸的现象;底座上设置的凹槽可以用来安置安瓿瓶,方便了对安瓿瓶内流体进行移液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移液管空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防移液管空吸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移液管空吸装置,包括用来放置容器1的底座2,底座上设置有凹槽8,较大的容器可以放置在底座的安置面上(如图1),而对于不易平稳安置的安瓿瓶可以放置在凹槽8内,避免出现翻倒或是倾覆的现象;底座2上方设置有一根立杆3,立杆3上设置有可沿立杆3上下移动并可在任意高度夹持固定的夹子4。还包括一根可对容器1内的溶液5进行吸取的移液管6,移液管6上方设置有一个对准移液管6的上口的洗耳球7。
使用过程如下:
在进行移液操作时,将所要移取溶液5的容器1放置在底座2上,将移液管6插入容器1内,观察移液管6的下端尖口快要到达容器底部时,松开立杆3上部的夹子4,将夹子4与移液管6的上端口齐平,然后将夹子4夹持固定在立杆3上,这样就可以标明移液管6的位置,在进行移取溶液5过程中只要移液管6的上端口不超过夹子4所标明的位置,由于移液管6的下端尖口处在接近容器1底部的位置,因此下端尖口不会脱离液面,也就不会出现空吸的现象。在移液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的视线主要集中在移液管6的上部以观察所要移取溶液5的体积,因此操作人员是可以兼顾到立杆3上部夹子4的位置,可以保证不让移液管6的上端口超过夹子4所标明的位置,从而可以避免空吸现象的出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未经镇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945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