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灌注粘钢施工用注胶压力罐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93135.8 | 申请日: | 2012-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34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战昂;杨东升;周江;牛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11/10 | 分类号: | B05C11/10;B05C5/02;E01D22/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黄秦芳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灌注 施工 用注胶 压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桥梁的加固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灌注粘钢施工用注胶压力罐。
背景技术
粘钢加固技术是以结构胶作为胶粘剂,将加固用的钢板或型材牢固地粘结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使钢板或型材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共同受力的加固技术。该技术具有简单、快速、不影响结构外形和使用空间,施工工期短,施工时可以不动火等优点,因此在桥梁加固领域中得到广泛使用。粘钢加固施工工艺分为涂刮法粘钢和灌注法粘钢:涂刮法粘钢是在加固钢板及混凝土表面涂刮膏状结构胶,在结构胶硬化前将钢板和混凝土粘合固定;灌注法粘钢是先将加固钢板固定在混凝土上,将钢板与混凝土的间隙密封后,再向钢板与混凝土的间隙中压注流体状结构胶。灌注法粘钢施工工序较多,但是,当加固钢板厚度超过5mm或单块加固钢板面积较大情况下,必须采用灌注法粘钢才能保证粘钢效果。
灌注法粘钢施工时,需要采用压力注胶装置将结构胶加压注入粘贴钢板与混凝土之间的间隙之中,常规采用的压力注胶装置为根据压力锅构造改造而成的可承受压力的密封容器,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为:(1)由于出胶管距离压力罐底部有一定距离,当结构胶液面高度低于压力管时,压力罐底部结构胶无法排出,存留于压力罐中且存留结构胶数量较多;(2)压力注胶过程中,难以判断压力罐中存余结构胶的数量,当结构胶数量不足时,难以及时配置结构胶,容易造成前期结构胶发生固化,而后期结构胶无法进入钢板与混凝土间隙;(3)压力注胶过程中,若结构胶数量不足,向压力罐内部添加结构胶需要首先开启压力密封盖,而压力密封盖由多个螺栓固定于压力罐体上,造成压力密封盖开启过程时间长,延误注胶施工,容易引起注胶施工完成前结构胶发生固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灌注粘钢施工用注胶压力罐,以克服现有技术压力罐中结构胶剩余数量多,注胶过程中压力罐中剩余结构胶数量难以判断,注胶过程中向压力罐中补充结构胶速度慢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灌注粘钢施工用注胶压力罐,设置有压力罐罐体,其特征在于:
压力罐罐体的罐口设置有密封环,密封环上盖有密封盖;
密封环与密封盖之间的边缘设置有密封圈,密封环与密封盖上均对应设置有螺栓孔,密封环与密封盖通过螺栓相固紧;
压力罐罐体侧壁的上部设置有加压管,压力罐罐体侧壁的下部设置有出胶管。
所述的压力罐罐体为透明玻璃钢罐体。
所述的密封圈的截面为矩形。
所述的加压管的内径为2.5cm,出胶管的内径为1.2cm。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矩形密封圈,显著提高了注胶压力罐的密封性能。
2、本实用新型采用透明玻璃钢制造,能够清晰观察压力罐内剩余结构胶数量,当注胶过程中发现压力罐中结构胶数量不足时,可以提前进行结构胶配制,保证了注胶过程中补充结构胶的及时性。
3、本实用新型的加压管直径较大,当注胶过程中发现压力罐中结构胶数量不足时,首先通过加压管将压力罐内部压力卸除,然后通过加压管向注胶压力罐内部补充结构胶,大大缩短补胶时间,确保在结构胶固化前完成注胶施工。
4、本实用新型的加压管水平设置,当从加压管卸除压力罐内部压力时,结构胶不会从加压管处喷射而出。
5、本实用新型的出胶管直径较小,只有当注胶压力罐内部结构胶液面高度低于出胶管内径高度时,出胶管处才会停止出胶,大大减少注胶压力罐内部结构胶剩余数量。
6、本实用新型出胶管水平设置,当结构胶灌注完成后,清洗液体可从出胶管直接排出,方便了压力注胶罐的清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
图3 为密封盖的构造图;
图4 为密封环的构造图。
图中,1-密封盖,2-密封环,3-螺栓,4-密封圈,5-加压管,6-出胶管,7-压力罐罐体,8-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931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呼吸机
- 下一篇:一次性气囊型输氧雾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