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洞室钢衬混凝土脱空厚度的检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91257.3 | 申请日: | 2012-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94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尹学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1/00 | 分类号: | G01V1/00;G01V1/147;G01B17/0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洞室钢衬 混凝土 脱空 厚度 检测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水工建筑物理勘测检测结构,特别是一种洞室钢衬混凝土脱空检测结构,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工引水隧洞压力管道是指从水库、前池或调压室向水轮机输送水量的管道,其一般特点是内水压力大,承受水锤的动水压力。对于高水头的大型水电站,常见的压力管道一般是钢衬混凝土管。由于钢衬混凝土承担高压和防渗等功能,所以工程要求钢衬与混凝土之间必须紧密接触。在施工过程中,钢衬与外包混凝土之间容易形成脱空缺陷,通过检测钢衬与混凝土的脱空缺陷,可以评估钢衬与混凝土的结合情况,并为消除缺陷施工提供技术指导。
中国专利文献申请号为200820222263.7、名称为“隧道衬砌脱空检测装置”的文件中公开了一种隧道衬砌脱空检测装置,这种装置在城门隧道的两脚平面设置两个支架,在左支架上设空气压缩机,右支架上设蓄电瓶、可编程控制器、信号处理器、计算机,蓄电瓶通过导线与空气压缩机和可编程控制器相连接,计算机通过电缆与可编程控制器和信号处理器相连接,左支架上设一端与空气压缩机相连通,另一端设在右支架上的高压胶管,高压胶管上设10~20个振动电机和10~20个麦克风,振动电机通过导线与可编程控制器相连接,麦克风通过导线与信号处理器相连接。振动电机对隧道衬砌振动敲击发声,麦克风接收到的音频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到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器对电信号进行放大并进行A/D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出到计算机,计算机确定出被敲击的部位是否有脱空病害和脱空的深度及面积。这种检测装置主要适用于城门形隧道(如果是全圆形隧道下部左右支架没有安装的着力点),同时,这种方法对全断面都进行扫描检测,需要大量的振动电机和麦克风,操作和数据处理工作量大,同时装置的移动不方便,检测进度慢,成本高。
因此目前检测洞室钢衬混凝土脱空厚度的技术方案还不够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洞室钢衬混凝土脱空厚度的检测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洞室钢衬混凝土脱空厚度的检测结构,包括钢衬和钢衬后方的衬砌混凝土以及二者之间的脱空区,其中,在脱空区正上方的钢衬上设有一换能器和震源,换能器通过电缆连接一检测仪器。
进一步的,上述的洞室钢衬混凝土脱空厚度的检测结构,其中,所述震源与换能器的距离为0~2m。
更进一步的,上述的洞室钢衬混凝土脱空厚度的检测结构,其中,所述震源与换能器的距离为0.5m时效果最佳。
进一步的,上述的洞室钢衬混凝土脱空厚度的检测结构,其中,所述震源是金属锤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检测洞室钢衬混凝土的脱空缺陷的结构,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在对洞室钢衬混凝土的脱空厚度进行检测时,采用震源振动钢衬面,引起钢衬面及下面的空气振动共振(空气共振又叫共鸣),测试振动频率、振幅及相关参数,然后利用计算机计算出钢衬混凝土脱空厚度。这种结构利用简单便捷的装置,在脱空厚度与脱空程度方面检测效果好,并且使用的装置可根据检测点的位置快速移动,方便快捷,工作量小,检测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检测仪器,2-换能器,3-震源,4-电缆,5-钢衬,6-混凝土,7-脱空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按照如下的方法进行:
如图1所示,钢衬5与混凝土6之间的脱空部位为脱空区7,脱空区7在钢衬5上的投影面积为脱空区7的面积S。在检测前,由人工用特制的锤子或者其他工具在洞室可能存在混凝土6脱空的位置敲击,根据敲击发出的声音和敲击时的手感判断是否存在脱空,对判断存在脱空的部位初步判定脱空面积后,划定脱空区7,脱空区7应完全包含初步判定的脱空面积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912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交变磁场干扰分流器
- 下一篇:一种电表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