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层反向螺旋送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91220.0 | 申请日: | 2012-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73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于培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培勇 |
主分类号: | B65G33/18 | 分类号: | B65G33/18;B65G33/26;B65G33/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国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6 | 代理人: | 陈永辉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 反向 螺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送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生物废料处理装置中的双层反向螺旋送料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废料是指生物有机体在提供人类生产生活所需要的主产品后的残余物。主要以固体形式存在,也包括扩散到水或土壤中的微小有机颗粒。根据其来源不同,可以将生物废料分为各种类型。例如:农业生产废弃物如秸秆、玉米芯、谷壳、菇渣、豆荚,椰子壳、核桃壳等。生物废料存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且种类繁多,其利用价值往往易被忽略。随着可再生资源的减少和节能减排压力的增大,合理有效地利用生物废料显得尤为迫切。
现有技术中通过一些生物废料处理装置对秸秆等生物废料进行处理,如沼气池及其他焚烧装置,这些方式效率低,不稳定,操作起来不安全,还会产生硫化物等有毒废气,污染环境。同时,现有处理设备中,其整体尺寸较大,占用较大的横向空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有效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的双层反向螺旋送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层反向螺旋送料装置,它包括具有一投料口的箱体,所述箱体具有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通过一隔离板隔离形成上层腔体及下层腔体,所述隔离板的一端设有一连通上层腔体与下层腔体的流道口,所述下层腔体呈漏斗状结构;
所述上层腔体内横向设有至少一个正向螺旋杆,所述正向螺旋杆的两端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于箱体两侧壁上;所述下层腔体内横向设有至少一个反向螺旋杆,所述正向螺旋杆的两端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于箱体两侧壁上;
所述箱体的外部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正向螺旋杆及反向螺旋杆旋转的驱动装置;所述正向螺旋杆的一端为首端A,另一端为末端A;所述反向螺旋杆的一端为首端B,另一端为末端B,所述流道口位于所述末端A的下方及首端B的上方。
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阐述:
所述反向螺旋杆的末端B向外延伸形成一延伸部,于所述延伸部上套设有一套筒,所述套筒一端固定于所述箱体的侧壁,于所述套筒上设有卸料口。
所述上层腔体内设置的正向螺旋杆至少为两个,下层腔体内的反向螺旋杆为一个,所述至少两个正向螺旋杆间隔设置于上层腔体内。
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正向螺旋杆的一端及反向螺旋杆的一端分别连接有一从动轮,所述电机主轴上连接有一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各个从动轮通过传动带连接。
所述箱体上设有一排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将正向螺旋杆及反向螺旋杆上下相对设置,通过电机驱动其两螺旋杆沿不同的方向转动(例如正向螺旋杆顺时针转动,反向螺旋杆逆时针转动),由此形成双层结构的反向螺旋送料装置,在投料口通入生物废料,生物废料在正向螺旋杆作用下,由首端A逐渐转移至末端A,该过程中生物废料经初步处理,再由末端A的流道口下落至反向螺旋杆的首端B,在反向螺旋杆的作用下,由首端B逐渐转移至末端B位置,该过程中生物废料再次处理,最终形成生物肥料渣由卸料口排出;由于在正向螺旋杆及反向螺旋杆中经过两次处理,使得生物废料的反应处理更加完全,转换的效率更高,此外,正向螺旋杆与反向螺旋杆上下分布,极大地减小了装置的整体体积,结构简单紧凑,其使用安装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中:箱体1;投料口101;排气孔102;正向螺旋杆2a(2b、2c、2d);螺旋片21a(31);转动杆22a(32);反向螺旋杆3;隔离板4;流道口41;套筒5;电机6;从动轮7(8a、8b、8d);主动轮8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双层反向螺旋送料装置,它包括具有一投料口101的箱体1,所述箱体1具有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通过一隔离板4隔离形成上层腔体及下层腔体,所述隔离板4的一端设有一连通上层腔体与下层腔体的流道口41,所述下层腔体呈漏斗状结构,便于上层腔体内的废料下落至下层腔体,同时有利于将下层腔体内的废料积聚于下层腔体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培勇,未经于培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912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