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助式足踝功能康复支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90877.5 | 申请日: | 2012-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050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王爱国;施鸿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5 | 分类号: | A61F5/05;A61H1/02;A63B23/12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新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26 | 代理人: | 孙鸥;朱杰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助式 功能 康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器械,特别涉及自助式足踝功能康复支具。
背景技术
在本实用新型发明之前,现在骨科临床上经常出现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足踝关节主动活动功能障碍或因下肢骨折需要外固定而限制了足踝关节活动的情况,另外,由于需要长期卧床而影响了全身各系统功能。在本实用新型发明之前,足踝关节的康复运动主要靠陪护人员定期辅助完成,若因小腿骨折而行石膏托外固定时,踝关节因石膏固定而无法活动,导致关节功能退化、僵直和畸形,病人卧床运动减少,心肺功能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导致功能退化,由于卧床病人的下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力刺激,不利于骨质的保护和骨的融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技术的目的就在于解决上述问题,研制自助式足踝功能康复支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自助式足踝功能康复支具,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固定板与底座连接,固定板的两侧有向上竖起的侧板,侧板上有凹槽,滑动调节器设置在凹槽内,在固定板的两侧板中间的空间中放置小腿固定托板,滑动调节器与小腿固定托板连接,小腿固定托板前端通过连接栓与足固定托板转动连接,足固定托板前端连接牵引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在于整体设计按石膏托外固定模式设计,可以起到外固定的目的;可以一直随身携带,无需拆除,简单方便;可以自主调节关节活动度和活动量;由于需要上肢参与功能训练,帮助患者进行全身的器官的功能训练,增加长期卧床患者的各脏器功能水平。同时也避免支具反复拆除对骨折端的影响。在小腿外固定支具和足外固定支具间用可活动关节连接,足踝支具通过长的拉力带相连,患者可以通过双上肢用力牵拉拉力带来牵拉足踝支具,带动支具和足踝关节进行被动活动,达到踝关节关节运动和上肢力量训练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其他具体的效果将在下面继续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对应部件名称如下:
牵引带1、底座2、足固定托板3、转动连接栓4、凹槽5、固定板6、滑动调节器7、小腿固定托板8。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
固定板6底面与底座2连接,固定板6两侧向上是竖起的两块侧板,两块侧板上分别设置凹槽5,滑动调节器7设置在该凹槽5内,并可沿该凹槽5上下移动然后固定,本例中每个侧板上设置了两个竖向的凹槽5;在固定板6的两侧板中间的空间中放置小腿固定托板8,滑动调节器7与小腿固定托板8固定连接,小腿固定托板8中间有固定带用于固定放置其上的小腿(省略,未画),小腿固定托板8前端通过连接栓4(两侧各一个)与足固定托板3转动连接,足固定托板3前端连接牵引带1。
本实用新型应用过程说明:
先将患者的患侧小腿和足放置于小腿板固定托8和足固定托板3上,并用固定带固定小腿和足;上、下调节滑动调节器7用来调节小腿板固定托8于合适位置并拧紧固定,患者用双手牵拉牵引带1,调整牵引带1长度于合适长度,患者再通过用力牵拉牵引带1而带动足固定托板3,进而带动足背伸,使踝关节产生伸的运动,放松牵引带1,足部靠自身强的屈力而自动弹回。如此反复牵拉-放松产生踝关节的被动运动;达到踝关节关节运动和上肢力量训练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未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908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叶片安装简单的风机叶轮
- 下一篇:一种风机测压接口自动调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