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射频电感式双热源全身热疗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87831.8 | 申请日: | 201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2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曼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曼珍 |
主分类号: | A61N5/06 | 分类号: | A61N5/06;A61N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30 | 代理人: | 杜澄心;张亚军 |
地址: | 102308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射频 电感 热源 全身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身热疗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全身热疗系统采用红外单热源加温,由于红外穿透力浅(微米级);通常所用红外热源的自身温度较高,容易导致烫伤和温度分布不均匀,全身升温过程缓慢。ZL 02 2 33296.0号专利介绍了一种双热源全身热疗系统,该系统采用射频和红外作为热源;由于射频热源的穿透作用,使全身温度分布更均匀,升温更平稳,因此降低了红外的要求。所述双热源的热疗系统中的红外与射频装置的设置与结构还有改进的空间,以使其治疗更安全,效果更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射频电感式双热源全身热疗系统,以解决某些双热源热疗系统进一步提升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改进的射频电感式双热源全身热疗系统,包括红外发热罩和电感式射频治疗单元两部分,所述红外发热罩由内外壳体和内外壳体之间填充的保温层构成,在整个红外发热罩内壳体的表面贴附有一层采用不可见光低温电热薄膜构成的红外热源;所述电感治疗单元包括置于红外发热罩内的治疗床和治疗床上活动嵌入在床表面的射频热源,该射频热源采用面积可变的饼状射频电感治疗单元。
所述餅状射频电感治疗单元为椭圆形、圆型、方形中的一种,以及上述二者的组合形成的治疗单元。
所述红外发热罩和所述治疗床之间为平移推拉式相对运动的连接结构。
红外发热罩做成单侧开、闭或双侧对开式翻盖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患者置于红外加热罩中,整个发热罩内壁固定红外发热膜,电热薄膜在整个加温过程中表面温度在人体安全范围内,更安全、穿透深度更深、更易控温(热容量低)。大范围射频电感形成磁场透热作为主热源(穿透深度为4-6cm),由于射频加热范围广,单位体积组织的平均功率小,患者可承受较大的射频功率,极大地提高了患者所能承受的升温速度,缩短到达目标温度的时间和总治疗时间。红外加热罩制造加热氛围;患者里外 同时加温,使全身温度分布更均匀,既可克服以往单纯红外全身热疗穿透浅(不足1mm)、温度分布不均匀导致的深部加温不足而表面过热严重的副作用;又可防止单纯射频透热患者体表散热导致的不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推拉开盖结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红外发热罩翻盖开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红外发热罩对开翻盖开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参见图1、2,包括红外发热罩和电感式射频治疗单元两部分,所述红外发热罩由内外壳体1、2和内外壳体之间填充的保温层3构成,在整个红外发热罩内壳体2的表面贴附有一层采用不可见光低温电热薄膜构成的红外源4;所述电感治疗单元包括置于红外发热罩内的治疗床6和嵌入治疗床上表面可拆卸的射频热源5,该射频热源采用面积可变的饼状射频电感治疗单元;所述治疗床6下方为支架7。
所述餅状射频电感治疗单元为椭圆形、圆型、方形中的一种,以及上述二者的组合形成的治疗单元。
参见图1、2, 所述红外发热罩和所述治疗床之间为可作平移推拉式相对运动的连接结构。
参见图3、4,红外发热罩采用单侧开闭式或双侧对开式翻盖结构。
本系统采用全电脑自动控制和操作,全自动电脑控温,控温精度:±0.2℃,由于红外电热膜发热体只有几微米厚,其热容量非常低,而射频热源是场致发热,切掉射频,加温即停止,二者便于精准控温,绝对不存在温度过冲。极大地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杜绝过热损伤,病人痛苦少。
红外发热罩和治疗床板之间可做成平移推拉式运动结构,也可做成单侧开、闭或双侧对开式开罩运动结构,以便开启罩盖,方便患者上、下床。该相对运动或开启红外发光罩可以电动,也可以手动,以便突然停电或传动故障时患者方便出仓和下床。
红外罩和治疗床体宽松,病人治疗时头部及部分上胸部露在罩外面,还可在患者耳道插入传感器以监测头部温度;由于升温缓和,治疗全过程无需麻醉,病人可在治疗床内自由翻身,以减轻升温时憋闷导致的治疗风险。并通过对讲系统随时与医务人员沟通,以便操作者随时掌握患者的情况。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热疗系统治疗的患者彻底克服以往单热源治疗中出现的脑水肿、定向困难、胸闷、头晕、恶心甚至多脏器衰竭等副作用,使更多的病人可以坚持治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曼珍,未经刘曼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878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被动训练康复器用的计数齿盘组件
- 下一篇:悬棺吊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