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锤钻头快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87614.9 | 申请日: | 2012-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677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坚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信源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45/02 | 分类号: | B23B45/02;B25F5/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李德强 |
地址: | 321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锤 钻头 装置 | ||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锤,特别是一种可以快速更换电锤钻头的钻头快换装置。
背景技术
电锤是在电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动工具,主要用来在混凝土.楼板.砖墙和石材上钻孔。专业在墙面、混凝土、石材上面进行打孔,将电锤功能开关调节到适当位置配上适当钻头可以代替普通电钻,电镐使用。它不仅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而且具有钻孔效率高、孔径大、钻进深度长、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装修、修理等行业。目前电锤钻头快换装置主要有单颗钢球结构、对侧面各一颗钢球结构、对侧面各两颗钢球结构三种方式。单颗钢球结构或对侧面各一颗钢球结构存在的主要缺点是锤钻定位性能低;对侧面各两颗钢球结构存在的主要缺点是在冲锤或钻头冲击面磨损后,会导致电锤冲击性能降低或不锤击现象。为此,许多生产厂家和有识之士都进行了开发和研究,但至今未有理想的产品面世。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电锤钻头快换装置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更换安装方便、工作稳定、使用可靠、可提高电锤寿命的电锤钻头快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它包括壳体、气缸、转套、冲锤、钻头、滑套、复位弹簧,所述的滑套内固定有可沿转套轴向移动的钢球架,复位弹簧套设在钢球架后部与气缸之间的转套上,转套的四周设有二个相对称的定位孔和二个相对称的限位孔,定位孔的连线与限位孔的连线呈十字交叉错位分布,定位孔上设有定位钢球,限位孔上设有限位钢球,钻头固定柄四周设有与二个定位钢球和二个限位钢球相对应的定位腰子槽和限位腰子槽,钢球架的内腔包住定位钢球和限位钢球,钢球架前部设有与钢球配合的空腔。
所述的定位孔设置在限位孔的内侧。
所述的转套上设有与滑套前部相配合的转套垫圈,转套上设有对转套垫圈限位的钢丝挡圈,转套的端面设有橡胶盖。
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和效果。
一是由于转套上的定位孔与限位孔呈十字交叉错位分布,因此,在锤钻时,限位钢球紧贴钻头固定柄的限位腰子槽的受力圆弧面上,限位钢球对钻头起到限位作用,可以准确地限制钻头位置,保证冲锤工作可靠;定位钢球在定位腰子槽内对钻头起到定位作用。在锤钻退出时,定位钢球紧贴钻头固定柄的定位腰子槽的受力圆弧面上,定位钢球对钻头起到限位作用,可以准确地限制钻头位置,保证钻头不会从转套中脱出;限位钢球在限位腰子槽内对钻头起到定位作用;电锤工作稳定可靠。
二是由于钢球架前部设有与钢球配合的空腔,当更换钻头时,向壳体方向移动滑套,限位钢球和定位钢球进入钢球架的空腔上,此时拉拨钻头,限位钢球和定位钢球就会从相对应的限位腰子槽和定位腰子槽进入钢球架的空腔内,就可以完成钻头拆卸,钻头更换快速轻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锤钻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锤钻退出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更换钻头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1钻头,2橡胶盖,3钢丝挡圈,4转套垫圈,5滑套,6复位弹簧,7定位钢球,8限位钢球,9转套,10冲锤,11气缸,12壳体,13限位腰子槽,14钢球架,15定位腰子槽,16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锤钻头快换装置的具体实施方案,它包括壳体12、气缸11、转套9、冲锤10、钻头1、滑套5、复位弹簧6,气缸11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12上,转套9设置在气缸11头部,冲锤10设置在转套9内,所述的滑套5内固定有可沿转套9轴向移动的钢球架14,复位弹簧6套设在钢球架14后部与气缸11之间的转套9上,所述的转套9上设有与滑套5前部相配合的转套垫圈4,转套9上设有对转套垫圈4限位的钢丝挡圈3,转套9的端面设有橡胶盖2。
所述转套9的四周设有二个相对称的定位孔和二个相对称的限位孔,定位孔的连线与限位孔的连线呈十字交叉错位分布,所述的定位孔设置在限位孔的内侧,定位孔上设有定位钢球7,限位孔上设有限位钢球8,钻头1固定柄四周设有与二个定位钢球7和二个限位钢球8相对应的定位腰子槽15和限位腰子槽13,钢球架14的内腔包住定位钢球7和限位钢球8,钢球架14前部设有与钢球配合的空腔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信源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信源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876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