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体式泥灰斗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86319.1 | 申请日: | 2012-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543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新;闫亚召;徐红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52 | 分类号: | B65D88/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泥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为一种分体式泥灰斗。
背景技术
泥灰斗,是在建筑施工领域常见的一种建筑用工具。现有的建筑泥灰斗大都采用软体的橡胶泥灰斗,这种材质的选定,相比传统的金属硬质的泥灰斗使用方便,适合挤压,不容易摔烂和挤压坏;但是,由于现有的橡胶泥灰斗为一体式连接,当使用完毕泥灰斗需要进行清洗并运输时,使用过的泥灰凝固在泥灰斗都底部和侧壁上不容易拆除,即使铲除干净也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并且容易将泥灰斗铲破。
因此,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且使用结束后清洗液方便的新型泥灰斗,已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且拆卸方便的新型分体式泥灰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分体式泥灰斗,包括漏斗状的泥灰斗壁1,以及设置在泥灰斗壁1底部的泥灰斗底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泥灰斗壁1与泥灰斗底5为分体状,且泥灰斗壁1与泥灰斗底5连接的开口直径小于泥灰斗底5的直径;
所述的泥灰斗壁1的外壁上设置有挂耳2,挂耳2上挂有固定圈3,固定圈3通过连接带4与泥灰斗底5连接;
所述的泥灰斗壁1的外壁上设置的挂耳2不少于2个。
积极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拆装使用方便,使用时只需要将泥灰斗壁1放置在泥灰斗底5的上面,同时将设置在泥灰斗底上的固定圈3套于设置在泥灰斗壁1的外壁上的挂耳2内,便完成组装;清洗时进行拆卸下,组成部件单独清洗,清洗方便且容易清洗干净,并且不容易将泥灰斗弄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为:泥灰斗壁1、挂耳2、固定圈3、连接带4、泥灰斗底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分体式泥灰斗,包括漏斗状的泥灰斗壁1,以及设置在泥灰斗壁1底部的泥灰斗底5,所述的泥灰斗壁1与泥灰斗底5为分体状,且泥灰斗壁1与泥灰斗底5连接的开口直径小于泥灰斗底5的直径;
所述的泥灰斗壁1的外壁上设置有挂耳2,挂耳2上挂有固定圈3,固定圈3通过连接带4与泥灰斗底5连接;
所述的泥灰斗壁1的外壁上设置的挂耳2不少于2个。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拆装使用方便,使用时只需要将泥灰斗壁1放置在泥灰斗底5的上面,同时将设置在泥灰斗底上的固定圈3套于设置在泥灰斗壁1的外壁上的挂耳2内,便完成组装;清洗时进行拆卸下,组成部件单独清洗,清洗方便且容易清洗干净,并且不容易将泥灰斗弄坏。
以上实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代和改进等,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863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