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式扬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84140.2 | 申请日: | 2012-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7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杨权;张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东阳东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H04R9/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221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扬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扬声器,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式扬声器。属电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扬声器中的电动式扬声器由于具有结构简单、低音丰满、音质柔和、频带宽等优点,在音响、电视机等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中国专利号为881063479、公开日为1990年3月28日、名称为“扬声器”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电动式扬声器。该专利文献中的电动式扬声器包括电磁路系统、音圈、振膜和框架。其中有振膜和框架构成的音盆呈锥形结构。
现有的电动式扬声器的音盆都像上述专利中的音盆一样,都为锥形结构,故音盆厚度较厚,音盆的厚度较厚导致了扬声器的整体厚度较厚。而随着电视机向超薄平板型发展,使得电视机外壳的空间尤其是厚度空间十分小,故现有结构的电动式扬声器不能适应且制约了电视机朝向薄型化发展。寻找一种厚度小的电动扬声器也成为多数电视机厂商在努力解决的事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厚度薄的电动式扬声器,解决了现有的电动式扬声器由于将音盆设计为锥形结构而导致的不能适应且制约了电视机朝向薄型化发展的问题。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电动式扬声器,包括音盆、音圈和磁铁,音盆包括振膜和盆架,所述振膜包括平板结构的振膜胴体和振膜折环,所述盆架包括同振膜相平行的平板状盆架主体和设置在盆架主体外缘上的的环形翻边,所述音圈一端同所述振膜固接在一起,所述振膜胴体通过所述振膜折环连接在所述翻边的自由端上。对音盆的该种结构设计使得音盆呈一个扁平的盒体结构,能够降低电动式扬声器的整体高度,使电动式扬声器能够适应厚度较薄的物品如电视机的使用需要,从而不会制约电视机的薄型化发展。
作为优选,所述振膜折环的外表面上设有由振膜折环向内凸起而形成的沿振膜折环周向延伸的振膜折环部环形槽。设计振膜折环部环形槽,能够提高振膜胴体同盆架之间的连接强度,而振膜折环部环形槽为振膜折环向内凸起而形成的,则环的设计对振膜折环的自重影响小且不会导致音盆的厚度尺寸的增加。
作为优选,所述盆架主体的内表面上设有由盆架主体向外凸起而形成的同振膜折环部环形槽相对齐的盆架部环形槽。设置盆架部环形槽能够起到在振膜胴体同盆架主体之间的距离较小时,也即扬声器的厚度较薄时,振膜振膜过程中不会同盆架主体产生碰撞而导致发音失真。有利于盆架厚度的进一步缩小。
作为优选,所述振膜胴体的中心设有由振膜胴体朝外突起而形成的凸台,所述音圈位于所述凸台的正后方且被所述凸台完全覆盖。可以提升电动式扬声器的有效冲程;增加振膜胴体强度;降低共振频率。
所述凸台的根部设有内表面向外凸起内表面向外凹陷的环形连接槽,凸台通过所述连接槽同振膜胴体连接在一起。提高凸起同振膜胴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输入音频信号给音圈的两条引线和穿设在盆架主体上的后罩,所述磁铁位于后罩外端内、所述音圈另一端穿设在后罩的内端内,所述后罩的内端面上设有两条引线防护槽。在引接线随同扬音膜一起振动的过程中,如果振幅较大时,引线防护槽起到防止引接线或引线同振膜胴体的连接处同后罩内端表面相碰撞而造成短路或异音。如果使音圈的线头跨过后罩后同引线连接,则音圈的线头等同于引线。
作为优选,所述引线同所述振膜胴体连接在一起。提高引线同音圈之间的连接强度,振动过程中引线不容易和音圈产生脱开或电接触不良现象。
作为优选,所述磁铁为钕铁硼。磁性稳定,能提高扬声器的音质。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通过将振膜和盆架主体设计为平板结构且音圈直接连接在振膜上,能降低音盆的厚度,使得电动式扬声器的厚度尺寸薄。优选方案中进一步降低了音盆的厚度,使得扬声器的厚度尺寸的缩小达到了最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音盆1,振膜胴体111,振膜折环112,振膜折环部环形槽113,凸台114,连接槽115,盆架主体121,翻边122,盆架部环形槽123,音圈2,引线21。磁铁3,后罩4,引线防护槽41,夹板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一种电动式扬声器,包括音盆1、音圈2和磁铁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东阳东磁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东阳东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841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莜麦面的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乌梅甘薯发酵果醪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