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循环利用溶剂的废铜回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283716.3 | 申请日: | 2012-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30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 发明(设计)人: | 林于丰;蒋兴德;张农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泓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县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利用 溶剂 回收 装置 | ||
1.一种可循环利用溶剂的废铜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贮存槽,承装含有硝酸的一第一溶液;
一第一反应槽,与该第一贮存槽相连接,接取该第一溶液,该第一溶液于该第一反应槽溶解一铜料,产生含有硝酸铜的一第二溶液;
一第二贮存槽,承装含有硫酸的一第三溶液;
一第二反应槽,与该第一反应槽以及该第二贮存槽相连接,接取该第三溶液与该第二溶液,该第三溶液与该第二溶液于该第二反应槽进行反应,产生含有硫酸铜及硝酸的一第四溶液;
一结晶槽,与该第二反应槽相连接,接取该第四溶液,该第四溶液于该结晶槽静置结晶,产生一硫酸铜晶体与含硝酸的一第五溶液;以及
一固液分离装置,与该结晶槽相连接,分离该硫酸铜晶体与该第五溶液,收集该硫酸铜晶体并将该第五溶液送入该第一贮存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利用溶剂的废铜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贮存槽设置一第一控管装置,该第一控管装置包含一第一测定装置以及一第一微电脑,该第一测定装置测量该第一溶液的硝酸根浓度与铜离子浓度,该第一微电脑接收该第一测定装置的测定结果并计算对应的该铜料与该第一溶液的用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利用溶剂的废铜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反应槽设置一第二控管装置,该第二控管装置包含一第二测定装置、一第二微电脑以及一第一加热装置,该第二测定装置测量该第二溶液的硝酸根浓度、铜离子浓度以及温度,该第二微电脑接收该第二测定装置的测定结果并计算该铜料与该第一溶液的补充用量且控制该第一加热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循环利用溶剂的废铜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贮存槽设置一第三控管装置,该第三控管装置包含一第三测定装置以及一第三微电脑,该第三测定装置测量该第三溶液的硫酸根浓度与铜离子浓度,该第三微电脑接收该第二测定装置与该第三测定装置的测定结果并计算该第二溶液与该第三溶液的用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利用溶剂的废铜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反应槽设置一第四控管装置,该第四控管装置包含一第四测定装置、一第四微电脑以及一第二加热装置,该第四测定装置测量该第四溶液的硫酸根浓度、硝酸根浓度、铜离子浓度以及温度,该第四微电脑控制接收该第四测定装置的测定结果并计算该第二溶液与该第三溶液的补充用量且控制该第二加热装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利用溶剂的废铜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结晶槽设置一第五控管装置,该第五控管装置包含一第五测定装置、一第五微电脑以及一冷却装置,该第五测定装置测量该第五溶液的硫酸根浓度、硝酸根浓度、铜离子浓度以及温度,该冷却装置受该第五微电脑控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利用溶剂的废铜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液分离装置为一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以一过滤层分离该第五溶液与该硫酸铜晶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循环利用溶剂的废铜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过滤装置为一抽气过滤装置,该抽气过滤装置包含一抽气马达与一过滤层,该抽气马达抽取该结晶槽内的空气及该第五溶液,使该第五溶液通过该过滤层并被送至该第一贮存槽,而与被该过滤层率出的该硫酸铜晶体分离。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循环利用溶剂的废铜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过滤装置为一离心过滤装置,该离心过滤装置包含一离心装置与一过滤层,该离心装置使该第五溶液加速通过该过滤层并被送至该第一贮存槽,而与停留于该过滤层的该硫酸铜晶体分离。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利用溶剂的废铜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反应槽设置一第一混合装置,该第一混合装置包含至少一搅拌叶。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利用溶剂的废铜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反应槽设置一第二混合装置,该第二混合装置包含至少一搅拌叶。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利用溶剂的废铜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溶液包含以硝酸与水配制的一硝酸溶液、电子产业产生的一硝酸铜 废液或该第五溶液,该第一溶液的硝酸含量介于0~80%之间,该第一溶液的铜含量介于0~70%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泓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泓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8371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