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皮带张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83042.7 | 申请日: | 201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465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宇;郭杰亮;徐文玲;董松梅;何凯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7/08 | 分类号: | F16H7/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51003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皮带 张紧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皮带张紧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附件轮系的皮带张紧器。
背景技术
在汽车发动机附件轮系中,由曲轴皮带轮带动的附件轮系是常见的功能结构。在轮系中,依靠多楔带将曲轴输出的一部分扭矩传递到发电机、转向助力泵以及空调压缩机等设备上,为上述设备提供动力,保证相应系统正常地实现其功能。在轮系中,通常使用皮带张紧器,在不同的曲轴扭矩输出时,保证皮带的张紧力在有效范围内。现有的皮带张紧器主要包括轮体、滚动轴承、架体、扭簧、轴套、基座等。
现有的皮带张紧器,需要保证轴套的小头端面与底座端面平齐,在张紧轮加工,即轴套压装过程中,通过设备检测,当轴套小头和底座下端面平齐时,停止压装。这样对工艺面和质量监控的要求都较高。不容易保证零件压装的一致性。
现有的皮带张紧器在若干个动态循环之后,有可能出现基座沿轴套的轴向向上移动,发生轴套小头凸出基座底面的情形,使得基座与附件支架之间产生间隙,从而减小结合面积,不利于分散结合面处轴套与螺栓承受的应力,皮带对张紧器的安装螺栓产生的弯矩所导致的应力集中在螺栓与附件支架连接处,容易导致螺栓断裂。
在张紧轮装配时,螺栓锁紧后,轴向紧固力通过轴套与基座传递到附件支架,基座与附件支架之间的结合力=轴套小头与基座的结合力+弹簧形变的弹力。而附件支架与轴套小头之间的压力为螺栓的夹紧力,比底座的结合力大,因此在底座与轴套小头所受支持力之间,存在一个压力差,在一些脉动的振动以及经过若干个应力循环后,可能会出现底座上移,表现出轴套小头凸出的情况。此时张紧器与附件支架(附件安装支架)之间的结合面积减小,可能会出现径向压力在张紧器与附件支架之间的应力不能有效地分散到整个结合面,容易出现应力集中,从而导致螺栓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分散应力和弯矩从而防止连接螺栓断裂,延长其使用寿命的皮带张紧器。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皮带张紧器,安装于附件支架对皮带进行张紧,所述皮带张紧器包括具有第一过孔的架体、通过轴承与所述架体连接的张紧轮、具有第二过孔的基座、具有主段和附属段的阶梯型轴套,所述主段穿设于所述第一过孔,所述附属段过盈配合地穿设于所述第二过孔,所述轴套的阶梯环面抵压于所述基座的顶面,所述基座的底面与所述附件支架抵接,所述轴套朝向所述附件支架的末端端面与所述附件支架之间具有间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皮带张紧器的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附属段的长度小于所述基座的顶面与底面之间的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皮带张紧器的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附件支架设有沉孔,所述轴套的附属段的末端部伸入所述沉孔并与所述沉孔过渡配合,所述附属段的末端端面与所述沉孔的底面具有间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皮带张紧器的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架体设有环槽,所述环槽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与所述架体以及所述基座均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皮带张紧器中的轴套端面与附件安装支架之间留有间隙,确保张紧器基座与发动机对手件—附件安装支架的接触面积,分散固定螺栓承受的直径方向的交变切应力以及基座与附件安装支架之间结合面处的应力,防止螺栓扭矩异常下降而松动,同时降低螺栓发生疲劳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皮带张紧器一种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皮带张紧器另一种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830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卧式离心机用分体式差速器
- 下一篇:多挡位多输出的液压控制齿轮传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