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下室防水防潮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82643.6 | 申请日: | 201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060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梅国雄;徐美娟;刘洋;周小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1/02 | 分类号: | E02D31/02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程化铭 |
地址: | 210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室 防水 防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防水防潮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不同材料的渗透性质的不同来改变地下水的渗流路径的地下室防水防潮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施工技术的提高,地下室空间都被有效的利用起来。但是施工人员一般认为只要结构没问题就行,地下室的防潮与防水施工却被忽视,导致交工使用的地下室受潮的墙体墙皮脱落,受水侵蚀的部位地下水从地面及墙体没有组织地渗进室内,这既影响了美观又给生产、 生活带来许多不利。
目前地下室防水施工技术:在地下室外墙与周边排桩之间采用回填土的方法增加地下室外墙的刚度,但这里的回填土没有做出严格的要求,同时在地下室外墙外表面会涂有一定的防水防潮材料。即基本上采用“堵”的方式来阻止地下水的侵蚀,但地下水侵蚀是源源不断的,随着时间的增加,防水防潮材料的效果会相应的降低,将会直接影响防水防潮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防水效果的地下室防水防潮系统,本实用新型能对地下室附近的地下水进行有序疏导、集中并排出。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防水防潮系统,包括:地下室底板、地下室外墙和抽水泵,在地下室底板的下方和地下室外墙的外侧设有渗流砂土通道,在渗流砂土通道的下方和外侧分别为实际土层、基坑侧壁围护结构,在地下室底板与渗流砂土通道之间设有无纺土工布层,在地下室外墙与渗流砂土通道之间设有防水防潮材料涂层,在地下室底板的下方设有蓄水釜,在蓄水釜侧壁设有引水孔,且所述蓄水釜位于渗流砂土通道内,在地下室底板上设有与蓄水釜相连通的地下室底板抽水孔,地下室底板抽水孔中放入水位报警器,同时所述抽水泵的进水口设在地下室底板抽水孔内。
所述渗流砂土通道的渗透率远大于基坑底部实际土层以及基坑周边土层的渗透率,考虑到达西定律,在基坑周边与底部存在水头差的作用,就会形成基坑周边地下水通过渗流砂土通道向基坑底部渗流的现象,那么这一步就实现了应用达西定律通过不同材料的渗透率的不同来人为地主动控制地下水流动的目标。
而后将所汇聚在地下室底部的地下水进行合理有效的储存在步骤2所述蓄水釜当中,最后通过所铺设的抽水泵按规定的水位报警值进行抽水,从而形成所述防水防潮系统。
所述防水防潮系统充分考虑到当前所使用防水防潮材料的防水防潮效果会因为时间而退化的现象。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排”的方式来主动的对地下水进行控制,即充分利用不同材料的渗透性质来改变地下水的渗流路径,从而为地下室提供一种施工方便,防水效果良好的地下室防水防潮系统,避免防水防潮材料因时间问题而失效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施工简单,取材方便,成本低廉,通过“排”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地下室的防水防潮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水防潮系统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水防潮系统中蓄水釜大样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水防潮系统平面布置图以及抽水系统布置图;
在图中:1.渗流砂土通道;2.无纺土工布层;3.蓄水釜;4.防水防潮材料涂层;5.抽水泵;6.地下室底板;7.实际土层;8.地下室外墙;9.地下室底板抽水孔;10.水位报警器,11.基坑侧壁围护结构,12.引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地下室防水防潮系统,包括:地下室底板6、地下室外墙8和抽水泵5,在地下室底板6的下方和地下室外墙8的外侧设有渗流砂土通道1,在渗流砂土通道1的下方和外侧分别为实际土层7和基坑侧壁围护结构11,在地下室底板6与渗流砂土通道1之间设有无纺土工布层2,在地下室外墙8与渗流砂土通道1之间设有防水防潮材料涂层4,在地下室底板6的下方设有蓄水釜3,在蓄水釜3侧壁设有引水孔12,且所述蓄水釜3位于渗流砂土通道1内,在地下室底板6上设有与蓄水釜3相连通的地下室底板抽水孔9,地下室底板抽水孔9中放置水位报警器10,同时所述抽水泵5的进水口设在地下室底板抽水孔9内。
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施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在基坑底部实际土层7上铺设中粗粒砂土并压实,形成地下室底板下方的渗流砂土通道1,然后在地下室底板下方的渗流砂土通道1上方铺设无纺土工布层2;
步骤2 蓄水釜3采用现浇混凝土方式按构造配筋浇筑,做好后埋置在渗流砂土通道1中,然后,浇筑地下室底板6,并在地下室底板6蓄水釜位置留置地下室底板抽水孔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826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下造孔机
- 下一篇:倒置网架式柱下独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