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填砂模型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82461.9 | 申请日: | 201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070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涛;郭辽原;郭省学;曹功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E21B43/22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侯华颂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拟实验的装置,特别涉及微生物驱油物理模拟实验用的一种填砂模型管。
背景技术
在石油工业的采收率实验中,在进行微生物驱油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时,通常用到填砂模型管,传统的模型管具有出口和沿程测压与取样口,能够实现对模型管出口和沿程的取样,以及对模型管沿程的压力检测。但由于在做微生物驱油物理模拟实验时,不仅需要进行沿程和出口产出液检测分析及压力监测,同时进行模型管中沿程残余油饱和度分布规律以及石英砂的吸附规律研究时,要求准确取到模型管中沿程含有地层水和残余油的石英砂样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填砂模型管,可以便于取到沿程石英砂样品。
其技术方案是:主要由模型管接头、堵头、本体、连接部分、短接、测压孔和取样孔组成,所述的本体由多段短接连接组成,本体的两端设有堵头和模型管接头,本体的中间设有连接部分,本体上设有测压孔和取样孔。
上述的堵头由 O型圈、金属滤网、垫片和底座组成,底座的一侧设有金属滤网、垫片,且底座上设有有两条相互垂直的导流槽,垫片中均匀分布多个圆孔。
上述的连接部分由卡箍片、密封钢圈和螺栓组成,密封钢圈安装于本体和卡箍片之间,螺栓连接两片卡箍片。
上述的测压孔和取样孔内径为1mm,并安装有金属滤网。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模型管采用中间可拆卸短接连接,有利于模型管沿程石英砂准确取样,提高了实验结果精确度;
2、模型管中间连接处采用卡箍连接方式,避免了螺纹连接在拆卸过程中对模型管端面石英砂的影响;
3、模型管由多段短接连接而成,可以满足不同实验目的和要求的需要;
4、模型管中间短接处有取样和测压口,可以实现模型管沿程压力监测和样品的分析。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堵头侧视图;
附图3是图2的B-B剖视图;
附图4是图1的A-A剖视图;
上图中:模型管接头1、堵头2、本体3、连接部分4、短接5、取样孔6、测压孔7;O型圈2.1、金属滤网2.2、垫片2.3、底座2.4、螺丝2.5、导流槽2.6;卡箍片4.1、密封钢圈4.2和螺栓4.3。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模型管接头1、堵头2、本体3、连接部分4、短接5、测压孔7和取样孔6组成,所述的本体3由多段短接5连接组成,本体的两端设有堵头2和模型管接头1,本体3的中间设有连接部分4,本体3上设有测压孔7和取样孔6。
堵头2由 O型圈2.1、金属滤网2.2、垫片2.3和底座2.4组成,底座2.4的一侧设有金属滤网2.2、垫片2.3,且底座上设有有两条相互垂直的导流槽2.6,垫片2.3中均匀分布12个直径为1cm的圆孔。
其中,连接部分4由卡箍片4.1、密封钢圈4.2和螺栓4.3组成,密封钢圈4.2安装于本体3和卡箍片4.1之间,螺栓4.3连接两片卡箍片4.1,采用中间可拆卸短接连接,有利于模型管沿程石英砂准确取样,提高了实验结果精确度;测压孔7和取样孔6内径为1mm,并安装有金属滤网。
本实用新型采用中间可拆卸短接连接,有利于模型管沿程石英砂准确取样,提高了实验结果精确度;可广泛应用于微生物驱油物理模拟实验装置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824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臭味物消除设备风道出风装置
- 下一篇:新风机的管道及具有其的新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