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涂画螺栓防松标志线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82095.7 | 申请日: | 2012-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561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黄召明;敬俊娥;孙笃玲;赵成刚;尹法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H7/04 | 分类号: | B25H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曲艳 |
地址: | 26611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栓 标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涂画螺栓防松标志线的装置,尤其是能快速,准确的涂画螺栓防松标志线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制造高速运行的动车车辆时,所用的连接螺栓紧固后,都要涂画防松标志。即在螺杆端部、螺母、垫圈和相连基体上画一条不易磨损的连续直线。一旦螺栓出现松动,该线会被横向拉断,检查人员便能快速发现。目前,这一直线是用油性画笔涂画的,而在紧固好的螺栓上涂画防松标志,实际上就是在阶梯状表面上画一条多次转折而又一直延续的直线,画这样一条直线,没有规定线条走向的尺子可用,这样线条就很难画直,即便能画直却需要很长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涂画螺栓防松标志线的装置,而且涂画出的线条既直又连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涂画螺栓防松标志线的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前端用于划线的头部、以及装置主体后部起密封作用的后盖,所述装置主体内密封有颜料。
进一步,所述头部为长方体状的海绵体,一端嵌入到所述装置主体内部与颜料接触,并被颜料浸润,另一端露于所述装置主体外部用于划线。
进一步,所述头部海绵体露出所述装置主体外的部分,其长度为30-40mm,宽度为1-2mm,高度为1-2mm。
进一步,所述装置主体为是塑料材料。
进一步,所述颜料为有色油漆,所述油漆不与所述装置主体、头部、后盖产生胶合。
进一步,还包括一个用于防止所述头部颜料风干和硬化的前盖,所述前盖可密封住所述头部。
综上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涂画螺栓防松标志的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是:
1、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方便,可循环使用;
2、在阶梯状的表面上画线时,线条直而连续,且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整体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整体左视图;
图3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结构涂画“L“型标志线的方法示意图;
图4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结构涂画单条标志线的方法示意图。
如图1至图4所示,头部1,装置主体2,后盖3,侧面4,前端面5,栓柱6,螺栓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涂画螺栓防松标志线的装置,用于快速涂画螺栓防松标志线,且所画出的标志线既直又连续。
该装置包括头部1、装置主体2,后盖3,装置主体2内密封有油漆,油漆通过后盖3进入到装置主体2中,并由后盖3密封住,油漆浸润头部1,且不与头部1、装置主体2、后盖3产生胶合反应。头部1为长方体状海绵体,一端嵌入到装置主体2中,浸润油漆,另一端暴露于装置主体2外面,这部份海绵体长度为其长度为30-40mm,优选为35mm,宽度为1-2mm,优选为1.5mm,高度为1-2mm,优选为1mm。为防止在不使用状态时浸润于头部1的油漆风干,使头部1硬化,可外加一个前盖(未在图中画出),密封住头部1,使用时取下。装置主体2可以是塑料性材料,具一定的支撑作用,且可按压。
如图3至图4,涂画防松标志线时,手持装置主体2后部,轻按装置主体2,结合需要在螺栓7上的画线高度,由上至下,使头部1的前端面5及侧面4分别与栓柱6的侧面、螺栓7顶面顺序接触,涂画出连续的“L”型标志线,画好后,顺势向后,保持头部1与螺栓7顶面相接触,在螺栓7顶面上直线拖拉装置至螺栓7边缘后,向下,用头部1的前端面4在螺栓7的侧面涂出另一条标志线。涂画过程中,确保头部1的前端面4与螺栓7顶面保持垂直状态。
头部1采用具有一定松软性的海绵体,可在表面不光滑的螺栓7上充分涂画标志线,避免标志线涂画不均匀,线型走样,不直;头部1呈长方体,其用于涂画的前端 面5与侧面4呈垂直状态,可一次性迅速画“L”型折线;其装置主体2采用具有一定支撑作用且可按压的塑料性材料,在涂画时,轻按装置主体2即可使油漆充分浸润产头部1,使涂画出的线型颜色充分;装置主体2后部有后盖,可重复充注油漆,循环使用此装置;增加前盖,可避免在非使用状态下,油漆通过头部1扩散风干,使头部1硬化,以此充分保证装置的可重复利用。
如上所述,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820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吸附夹具
- 下一篇:一种低压铸造模具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