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铅酸蓄电池的管式正极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81362.9 | 申请日: | 2012-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33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唐胜群;邓永超;陈默;吴涛;战祥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火炬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4 | 分类号: | H01M4/14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5056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管式正 极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的管式正极板,属于铅酸蓄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管式铅酸蓄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利用率过低,原因之一是该型蓄电池内阻过大,其主要原因:一是蓄电池目前使用的涤纶排管或玻璃纤维排管电阻过大,导致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发热量大,充电电流的利用率低;二是在管状胶体蓄电池中极板与胶体电解液结合力差,进一步增大了电池的内阻,加速了电池失效。
其次,涤纶排管的强度差,特别在高温条件下容易损坏,失去了对活性物质的包覆作用,使电池寿命缩短。事实证明,尤其在电池寿命中后期,排管的腐蚀老化、活性物质不能有效利用等因素使蓄电池内阻过大的几率大大增加,严重影响蓄电池的性能及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避免蓄电池内阻过大、提高电池使用有效时间和可靠性的铅酸蓄电池的管式正极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铅酸蓄电池的管式正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板栅、碳纤维排管和封底,正板栅上带有喇叭口,喇叭口插入碳纤维排管顶部并与碳纤维排管紧密配合,碳纤维排管的底部设有封底,碳纤维排管中填充正极活性物质。
铅酸蓄电池正极板中填充正极活性物质前,先将碳纤维排管的上部与正极栅喇叭口紧密配合,将正极活性物质填入碳纤维排管后,在碳纤维排管底部套上封底密封备用。
本正极板的结构使正极板化成及充放电过程中能够与硫酸电解液有效结合在一起,还能通过碳纤维排管将正极活性物质进行有效地包裹,很好的防止正极活性物质渗透出来,而且由于碳纤维排管有很好的防酸性,因此通过碳纤维排管解决了正极长期浸泡在酸液中带来的排管腐蚀的问题,降低了排管本身的电阻,使得铅酸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电池内阻过大的可能性降低,提高管式正极板的强度,延长蓄电池的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管式正极板结构合理,能够通过碳纤维排管将正极活性物质进行有效地包裹,很好的防止正极活性物质渗透出来,还解决了正极长期浸泡在酸液中带来的排管腐蚀的问题,有效降低电池内阻,提高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延长蓄电池寿命,提高蓄电池整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正板栅;2、喇叭口;3、正极活性物质;4、碳纤维排管;5、封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铅酸蓄电池的管式正极板,包括正板栅1、碳纤维排管3和封底4,正板栅1上带有喇叭口2,喇叭口2插入碳纤维排管4顶部并与碳纤维排管4紧密配合,碳纤维排管4的底部设有封底5,碳纤维排管4中填充正极活性物质3。
铅酸蓄电池正极板中灌粉(即填充正极活性物质)前,将碳纤维排管4套装在正板栅1上,使碳纤维排管4的上部与正极栅喇叭口2紧密配合,将正极活性物质3填入碳纤维排管4中,之后套上封底5密封备用。采用电阻小、强度大的碳纤维排管,具有抗氧化、耐酸性能、耐高温性能及抗老化性能的特优点,从而在有效包覆正极活性物质的同时,降低了正极活性物质与电解液之间的电阻,同时碳纤维排管的高强度,保证了蓄电池在使用寿命期间不会因排管破损造成的寿命终止。
实施例1
以牵引车用铅酸蓄电池D-400BS为试验对象举例说明
将D-400BS的正生极板的涤纶排管换成碳纤维排管,灌粉后进行固化、干燥,槽化成后按8正9负的极群结构与化成好的负极板组装成一只电池接在电路上,将电池注入密度为1.29g/cm3(30℃)的电解液,浸泡2小时进行初充电,初充电结束后,对上述电池进行电池性能检测,与同型号涤纶排管相比电池静态内阻降低0.4mΩ,其他检测数据如下表1。
表1
实施例2
以管状阀控胶体3DBJ210电池为试验对象举例说明
将3DBJ210的正生极板的涤纶排管换成碳纤维排管,灌粉后进行固化、干燥,槽化成后按3正4负的极群结构与化成好的负极板组装成一只电池接在电路上,电池在真空状态下注入二氧化硅含量4%的胶体电解液,浸泡2小时进行初充电,初充电结束后,对上述电池进行电池性能检测,与同型号涤纶排管相比电池静态内阻降低0.5mΩ,其他检测数据如下表2。
检测数据如下表2。
表2
该项技术已在实际生产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降低电池内阻,提高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延长蓄电池寿命,提高蓄电池整体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火炬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淄博火炬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813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耳及使用该正极耳的电池
- 下一篇:可制冷的综合自动售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