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互电容触摸屏的电极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80729.5 | 申请日: | 2012-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57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黄俊钦;朱修殿;蒋义;刘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彩优微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容 触摸屏 电极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互电容触摸屏的电极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容式触摸屏在各种电子设备,特别是手持式数码设备,例如手机,掌上电脑,平板电脑等方面得到广泛使用。其中互电容式触摸屏由于具备多点触控的能力,代表了未来电容式触摸屏发展的趋势。
一个互电容触摸屏上包括一个N行M列的电极阵列,每一行的N个行电极通过导线连接在一起形成行电极串,每一列的M个列电极也通过导线连接在一起形成列电极串,电极行列上的每个电极都与附近的四个电极存在有感应电容,当手指或者导体触碰电极附近时,这些感应电容会变化,通过在一定时间内检测NXM个电极与附近的电极的感应电容变化量来检测人的手指触碰的位置。
互电容触摸屏工作时,触摸屏外的驱动电路芯片依次向每一个行电极串发送检测信号,并通过每一列电极串接收传回的信号,当其中一个行电极串正在被检测时,如果该行电极串上的某个行电极附近有触摸,则该行电极串上的这个行电极与临近的列电极的感应电容会发生变化,使列电极接收的电压随之相应的发生变化,检测电路从接收的列电极的电压变化来判断是否有触摸以及触摸的位置。
由于每一列电极串具备一定的物理长度,且串联的每个电极存在较大的电容,从列电极的一端传输到另一端的信号接收端存在较大的传输延时。因此当驱动芯片从各个行电极串发射驱动信号时,随着离列电极串信号接收端空间距离的增加,列电极串接收信号的传输延时不断增大,离信号接收端接近的一端和远离的另一端存在较大的传输延时,也就是各个行电极串发射的信号与列电极串接收的信号之间传输延时会随空间距离的远近产生较大的差异,对后续的信号处理造成了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互电容触摸屏的电极驱动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互电容触摸屏的电极驱动电路,包括信号输出端,信号接收端和信号处理电路。信号输出端与互电容触摸屏的行电极串的一端连接,信号输入端与互电容触摸屏的列电极串的一端连接,所述列电极串的另一端为列电极自由端。
信号处理电路输出信号到每一个信号输出端,并接收每一个信号接收端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判断互电容触摸屏上是否有触摸和触摸的位置。
在电极驱动电路的各个信号输出端,连接有到地的电阻和电容串,各个信号输出端连接的电阻电容值的乘积不同,分别等于该信号输出端到最近的列电极串的列自由端的电学连接路径的寄生电阻和寄生电容值的乘积。
由于增加了这些电阻电容串,使得列电极串接收数据的延时得到同步,降低了接收信号处理的难度。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互电容触摸屏的电极驱动电路的内部结构以及与互电容触摸屏的行列电极串的连接关系。
图2示出在不加电容电阻串的现有技术下,信号输出端的波形和信号接收端的波形的时序关系;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在信号输出端接上电容电阻串时,信号输出端的波形和信号接收端的波形的时序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互电容触摸屏的电极驱动电路的内部结构以及与互电容触摸屏的电极串的连接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互电容触摸屏的电极驱动电路,包括N个信号输出端101~10N,M个111~11M信号接收端和信号处理电路1。信号输出端101~10N与互电容触摸屏2的行电极串201~20N的一端连接,信号输入端111~11M与互电容触摸屏2的列电极串211~21M的一端连接,所述列电极串的另一端为列电极自由端221~22M。
互电容触摸屏2工作时,触摸屏外的电极驱动电路依次向每一个行电极串101~10N发送检测信号,并通过每一列电极串接收传回的信号,当其中一个行电极串正在被检测时,如果该行电极串上的某个行电极附近有触摸,则该行电极串上的这个行电极与临近的列电极的感应电容会发生变化,使列电极串接收的电压随之相应的发生变化,检测电路从接收的列电极串的电压变化来判断是否有触摸以及触摸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彩优微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未经彩优微电子(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807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叶片锁芯防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复杂地形下的风电机组功率特性曲线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