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标准流量计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280706.4 | 申请日: | 2012-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6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 发明(设计)人: | 刘波;卢耀文;任和汉;丁立莉;刘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天计量测试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F25/00 | 分类号: | G01F25/00;G01F11/28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张倩 |
| 地址: | 7101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标准 流量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量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标准流量计。
背景技术
文献“恒压式气体微流量计的设计,《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9年第3期、第65页~71页”,介绍了一种恒压式气体微流量计。该流量计由压力补偿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恒温系统和抽气系统组成,该流量计不只是采用恒压法的原理设计,其核心更是采用了活塞驱动波纹管结构,采用活塞驱动液压油保持变容室内气体压力不变来产生标准流量。
但是这种流量计还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
一、该流量计的核心采用了活塞驱动波纹管结构,采用活塞驱动液压油保持变容室内气体压力不变来产生标准流量,温度变化将引起液压油体积的膨胀或收缩,且油室中存在着死空间,这些都会影响流量计的性能;
二、该流量计结构复杂、体积重量较大,适用于在实验室内提供标准流量,不能用于现场提供流量;
三、该流量计所采用的仪器设备较多,产生成本较高,运行的费用较高,不利于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流量计性能差、体积大、成本高、不利于推广应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标准流量计,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标准流量计,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进气阀门1、进气管道、压力计2、压力管道、定容室3、抽气阀门4、抽气管道、排气板及流量阀门6,
所述排气板的几何中心设置有小孔5,所述进气阀门通过进气管道与定容室的入口连通,所述定容器的出口与排气板连接,所述排气板另一端与流量阀门6连接,所述压力计通过压力管道与定容室内连通,所述抽气阀门通过抽气管道与定容室连通。
上述定容室容积为1L。
上述定容室3本底压力小于10-3Pa。
上述小孔5的内径为10μm,小孔流导为10-8m3/s。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标准流量计,采用了定容室与小孔测量流量的结构,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实现提供特定气体流量,且该流量计便于携带,可用于工业现场。
2、本实用新型流量计避免了温度变化引起液压油体积的膨胀或收缩,避免了存在死空间。
3、本实用新型流量计所采用的仪器设备少,产生成本低,运行的费用低,便于携带,可用于工业现场,易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标准流量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气阀门、2-压力计、3-定容室、4-抽气阀门、5-小孔、6-流量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标准流量计,包括进气阀门1、进气管道、压力计2、压力管道、定容室3、抽气阀门4、抽气管道、排气板及流量阀门6,排气板的几何中心设置有小孔5,进气阀门通过进气管道与定容室的入口连通,定容器的出口与排气板连接,排气板另一端与流量阀门6连接,压力计通过压力管道与定容室内连通,抽气阀门通过抽气管道与定容室连通。
压力计用于测量定容室中真空本底压力及充入的气体压力,测量下限小于10-3Pa;定容室用于储存给定压力的气体,容积为1L左右,本底压力小于10-3Pa;
抽气阀门打开,用于对定容室进行抽真空本底,使得本底压力小于10-3Pa,用于抽出定容室中的多余的气体,控制定容室内的气体压力,内漏气率小于10-10Pa.m3/s;
小孔用于提供稳定的流量,连接在定容室及流量阀门之间,小孔的性能稳定、流导稳定,小孔的内径为10μm左右,小孔流导为10-8m3/s左右。
流量阀门用于通过开关提供或截止标准流量,并可与现场其余装置连接,内漏气率小于10-10Pa.m3/s。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首先,通过抽气阀门利用抽气系统对定容室进行抽真空,本底抽至小于10-3Pa。
然后,关闭抽气阀门,通过进气阀门利用充气系统对定容室进行充气,当定容室内的压力达到预定值时,关掉进气阀门。如果定容室中气体压力过高,则慢慢打开抽气阀门,将多余气体抽除。
之后,断开充气系统及抽气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天计量测试研究所,未经西安航天计量测试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807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