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工中心鞍座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280372.0 | 申请日: | 2012-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680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 发明(设计)人: | 游国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永康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Q1/01 | 分类号: | B23Q1/01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44249 | 代理人: | 李卫平 | 
| 地址: | 36361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工 中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工中心鞍座。
背景技术
现有的立加和卧加机床,对那些多面体、多任务位、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要求极高的箱体型零部件加工,一次只能完成某一工位或某一个面的工位加工。若要全部完成多面体、多任务位的箱体型零部件加工,就必须同时使用标配的立式加工中心和卧式加工中心,并要根据工艺流程的要求,进行多次翻转换面、换位装夹才能实现。这样每换面或换位装夹一次,就要重复定位一次,也就多了一次定位误差,势必影响零部件加工质量,就很难保证零部件的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的要求。同时为满足工艺流程的要求,立式加工中心与卧式加工中心之间,工位与工位之间的频繁交换,增加了零部件的运输次数和装夹次数,也增加了待机时间,降低了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现在大多数加工中心的鞍座的结构不合理,且刚性不足,使用寿命短,精度更是难以保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加工中心鞍座,本实用新型采用U型箱体结构设计,将滑块安装于箱体外,抑制了铸件中凹变形,大幅提升鞍座刚性,保证了机床多年不易变形。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加工中心鞍座,包括壳体、滑轨、控制装置和连接钩,所述滑轨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侧面,所述连接钩设置于所述壳体下端且与底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工中心鞍座的一种改进,所述壳体的横截面形状为“U”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工中心鞍座的一种改进,所述壳体内设置至少有五条横向筋,所述横向筋均匀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工中心鞍座的一种改进,所述壳体内设置至少有十条横向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工中心鞍座的一种改进,所述壳体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工中心鞍座的一种改进,所述滑轨的数目设置为两条,所述滑轨与滑块滑动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工中心鞍座的一种改进,所述控制装置设置有五个矩形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滑轨、控制装置和连接钩,所述滑轨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侧面,所述连接钩设置于所述壳体下端且与底座连接。通过上述结构和采用U型箱体结构设计,将滑块安装于箱体外,抑制了铸件中凹变形,大幅提升鞍座刚性,保证了机床多年不易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2或3所示,一种加工中心鞍座,包括壳体1、滑轨2、控制装置3和连接钩5,滑轨2设置于壳体1,控制装置3设置于壳体1的侧面,连接钩5设置于壳体1下端且与底座连接。
其中,壳体1的横截面形状为“U”形。
壳体1内设置至少有五条横向筋,横向筋均匀设置于壳体1内。
壳体1内设置至少有十条横向筋,使得鞍座的刚性更强,鞍座的使用寿命长。
壳体1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块4,用于固定鞍座上面的工作台,使得加工中心的精度更高。
其中,滑轨2的数目设置为两条,滑轨2与滑块滑动配合,滑动的方向为加工中心的X轴方向,将滑块安装于鞍座箱体外,使得在X轴方向的运动精度提高了。
其中,控制装置3设置有五个矩形框,五个矩形框用于设置加工中心的控制系统,使得机械利用空间更大。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永康数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永康数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803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快速打开的数码产品外壳夹具
- 下一篇:电解槽出铝控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