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丝防竹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78737.6 | 申请日: | 2012-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256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邓伟;王万林;陈勇军;肖勇来;杭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3/16 | 分类号: | B21C3/16;B21C1/02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 32108 | 代理人: | 王楚云 |
地址: | 2257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丝 竹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丝拉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胎圈钢丝高速拉拔时防止产生竹节丝的装置。
背景技术
胎圈钢丝在高速拉拔时,拉拔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出模具后的钢丝都有不同程度的震动,而在拉拔过程中由于钢丝震动极易产生竹节丝,竹节丝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防止钢丝震动而导致竹节丝的产生,为了保证钢丝产品质量,故在拉丝过程中必须要预防竹节丝的产生。现有的预防竹节丝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用重物压在钢丝上;2、在玛口出口处安装木塞固定钢丝;3、在玛口出口处安装压线导轮;4、采用以上两种或三种方法同时使用来减少钢丝拉拔时的震动。现有的技术不足之处在于1、用重物压在钢丝上,钢丝与重物摩擦钢丝表面容易擦伤;2、经过模具后钢丝温度较高且钢丝运行速度快,木塞容易烧焦与磨损,操作工要经常去调整木塞的高度与方向,劳动强度大;3、压线导轮在运行过程中润滑剂易堵塞轴承使得轴承卡死不转,造成导轮与钢丝硬磨现象,钢丝质量得不到保证,职工劳动强度增加。中国专利公开了CN201020148952.5一种压丝器,所述的压丝器由固定架、预压力杠杆、导杆和导辊组成,导辊设在预压力杠杆的一端,导辊可在预压力杠杆上转动,预压力杠杆设在导杆上,预压力杠杆可在导杆上作上、下位置调节,导杆固定在固定架上,固定架设在拉丝机箱体上。中国专利还公开了CN201120152974.3一种防竹节丝装置,包括固定管、横管、弯臂和压丝轮,横管的一端装连在固定管上,另一端与弯臂的一端装连,弯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压丝轮,还包括调节杆和配重滑块,调节杆的一端滑移的装连在横管的横管孔中,另一端具有通孔,弯臂的一端为螺纹端,该螺纹端穿过通孔,并通过调节螺母与调节杆装连,配重滑块滑移的装连在调节杆上。但结构复杂,需人工控制调节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并且劳动强度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钢丝表面不易擦伤,同时又能减少职工劳动强度的钢丝防竹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钢丝防竹节装置,包括模芯、模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芯设置在模芯架中,所述的模芯与模芯架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的模芯架外壁与模盒螺纹连接,所述的钢丝经过模芯、模芯架进入模盒拉拔,所述的模芯的内径大于钢丝直径。
所述的模芯前还设置有柔性线形物。
所述的柔性线形物为棉纱线。
所述的模芯架为一端开孔掏空的圆钢。
本实用新型采用硬质圆钢约60*100mm一端将圆钢进行开孔掏空,内部安装一个比钢丝直径稍大的模芯,另一端将圆钢进行加工成圆型螺纹牙口与成品模盒进行连接固定。安装模芯主要是防止钢丝与开孔口处硬磨,避免钢丝表面擦伤;由于生产过程中会产生震动故在模芯前设置棉纱线用来减震,钢丝从模盒出来后就不会产生竹节丝现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生产过程中钢丝表面不易擦伤,同时又能减少职工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1、模芯,2、模盒,3、模芯架,4、钢丝,5、柔性线形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所示,一种钢丝防竹节装置,包括模芯1、模盒2,所述的模芯1设置在模芯架3中,所述的模芯架3为一端开孔掏空的圆钢,所述的模芯1与模芯架3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的模芯架3外壁与模盒2螺纹连接,所述的模芯1前还设置有柔性线形物5,所述的柔性线形物5为棉纱线,所述的模芯1的内径大于钢丝4的直径,所述的钢丝4穿过棉纱线,经过模芯1、模芯架3进入模盒2拉拔。
实施例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或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方案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787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