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感应排污阀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77621.0 | 申请日: | 2012-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594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陈雯;余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雯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感应 排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压缩排污设备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智能感应排污阀。
背景技术
空气压缩机作为一种常用的空气动力设备,现已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生产中,一般来说空气压缩机的压缩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油分和杂质;压缩机产生的压缩空气虽然经过过滤器和干燥机出水、除油,但是不能完全彻底,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压缩空气储气罐中仍有积水。如果罐内的积水不能及时有效的排出,压缩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增高,进入设备中会影响到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
目前储气罐、干燥机或者空气压缩空气管道的排水方式有机械浮球式和时间控制电磁阀方式,但是这些排水方式存在较多缺点,如压缩空气容易在污水、杂质排放时泄露,而且在有油的情况下,尤其易促成乳化液的形成,杂质凝聚致使积水不能及时排除,容易影响设备可靠性,因此常常需要人工进行清洗维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智能感应排污阀,可根据实际情况感应液位排水和设定间隔时间,按设定时间定时排放储气罐内压缩空气的冷凝积水,避免排水的不及时性,避免压缩空气的损失,保持设备的稳定性和延长设备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感应排污阀,包括有排污阀阀体、阀管以及阀门,所述阀门设置于阀管内,所述阀管进水口的前端通道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排污阀阀体的内腔设置有时间控制电路板和传动机构,所述时间控制电路板与液位传感器、传动机构电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与阀门的阀杆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驱动马达、减速箱和九十度传动齿轮,所述驱动马达与减速箱组成减速机构,所述驱动马达与减速箱驱动连接,减速机构通过小齿轮与九十度传动齿轮连接,所述九十度传动齿轮设置有方孔,所述阀门的阀杆穿过方孔与九十度传动齿轮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的排污阀阀体包括有面壳、底壳和面壳密封圈、底壳密封圈,所述的面壳和底壳均设置有密封槽,所述面壳密封圈、底壳密封圈分别嵌设于面壳和底壳的密封槽内,所述面壳密封圈和底壳密封圈卡接,所述面壳与底壳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的面壳设置有时间控制器旋钮通孔和工作状态指示灯孔,所述时间控制器旋钮通孔内设置有时间控制旋钮,所述工作状态指示灯孔内设置有工作状态指示灯,所述时间控制旋钮和工作状态指示灯与时间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面壳表面设置有镂空或凸出的时间数字层。
其中,所述的时间控制电路板设置有连接外置电源的连接孔。
其中,所述的减速机构与九十度传动齿轮中间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设置有两个压力开关,所述两个压力开关分为第一压力开关和第二压力开关。
其中,所述的阀门为球阀,所述球阀的通径不小于8mm。
其中,所述球阀的通径为8mm。
其中,所述的阀管进水口处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呈正六边体,所述的连接头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感应排污阀,包括有排污阀阀体、阀管以及阀门,所述阀门设置于阀管内,所述阀管进水口的前端通道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排污阀阀体的内腔设置有时间控制电路板和传动机构,所述时间控制电路板与液位传感器、传动机构电连接;所述传动机构与阀门的阀杆固定连接。液位传感器将感应信号传输给时间控制电路板,时间控制电路板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到传动机构,传动机构控制阀门的开启,即达到智能排污的功能;排污阀只需人工设定延长时间,液位传感器自动检测阀管内的水位,排污阀就能全自动排放,水位低于液位传感器检测点时,阀门自动关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齿轮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阀管内腔示意图。
附图标记有:
1—排污阀阀体 11—面壳 12—底壳 13—面壳密封圈
14—底壳密封圈 15—密封槽 2—阀管 20—传动机构
21—阀门 22—液位传感器 23—连接头 3—时间控制电路板
31—时间控制器旋钮通孔 32—工作状态指示灯孔
33—时间数字层 34—连接孔 35—时间控制旋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雯,未经陈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776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电筒锁固改良结构
- 下一篇:透镜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