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缆卷筒防错卷装置及电缆卷筒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77532.6 | 申请日: | 2012-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54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宽;辛永刚;许伟;腾杉;张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永宽 |
主分类号: | B65H54/38 | 分类号: | B65H54/38;B65H75/08;B65H63/0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邵新华 |
地址: | 276826 山东省日照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卷筒 防错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卷筒的防错卷装置。
背景技术
港口大型装卸设备多采用电缆卷筒或卷盘的供电方式,保证上机电缆同步运转。水平式卷曲的高压电缆卷筒在卷曲电缆有时会发生上机电缆错卷、爬缆非正常位移,使电缆不能正常运转;更有甚者导缆小车传动链条发生断裂的现象,导致导缆小车在大车行走的惯性作用下拉拽发生大的偏移,会使高压电缆从卷筒上出槽,缠绕在卷筒与卷筒轴承支架的缝隙中,如发现不及时大车继续行走,高压电缆在此处缝隙缠绕挤压会发生破损、相间短路或对地短路,一旦发生以上现象,将会对人身及设备安全产生大的隐患,而且整条价值近百万的高压电缆不能再利用,只能做报废处理,并且更换高压电缆工艺流程复杂而且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基于此,如何保障设备移动时电缆安全运转,是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电缆卷筒在卷曲电缆时会发生上机电缆错卷、爬缆非正常位移,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电缆卷筒防错卷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电缆卷筒,可以有效防止电缆卷筒在卷曲电缆时电缆的非正常位移,装置简单易于实现,而且成本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电缆卷筒防错卷装置,包括用于设置在导缆车上的3个结构相同的限位控制器:第一限位控制器、第二限位控制器、以及第三限位控制器,所述的限位控制器包括电器盒、设置在所述电器盒外侧的输入轴、以及与所述输入轴固定连接的摇臂,第一限位控制器的摇臂与导缆车运行方向平行,第二限位控制器的摇臂和第三限位控制器的摇臂与导缆车运行方向垂直,所述的三个限位控制器分别连接控制单元。
进一步的,第二限位控制器的摇臂和第三限位控制器的摇臂之间的距离大于电缆的直径,且第二限位控制器的摇臂和第三限位控制器的摇臂分别位于电缆的左右两侧,第一限位控制器的摇臂与导缆车运行方向平行,用于电缆防爬缆,当电缆向左、右任意一侧出现错卷时,就会碰到第二限位控制器的摇臂或者第三限位控制器的摇臂,当电缆爬缆时,则会碰到第一限位控制器的摇臂,此时,相应的限位控制器会向控制单元发送信号,以便控制单元采取一定保护措施。
优选的,为了便于提示操作人员,所述的控制单元还连接有报警装置。
所述的控制单元可以采用PLC实现。
又进一步的,为了防止电缆触碰到上述的任一一个限位器的摇臂时,被摇臂划伤,导致安全事故,所述的摇臂一端为开有安装孔的金属杆,另外一端套有绝缘套,所述输入轴通过安装孔与摇臂连接。
再进一步的,所述摇臂套有绝缘套的一端为带有外螺纹的凸起,所述绝缘套带有与所述外螺纹相吻合的内螺纹。
其中,所述的绝缘套可以为尼龙绝缘套、塑料绝缘套、橡胶绝缘套、或者木质绝缘套的一种。
基于上述的一种电缆卷筒防错卷装置,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了一种电缆卷筒,包括卷筒本体,在卷筒本体一侧设置有导缆车,在所述导缆车上还设置有防错卷装置,所述防错卷装置包括3个结构相同的限位控制器:第一限位控制器、第二限位控制器、以及第三限位控制器,所述的限位控制器包括电器盒、设置在所述电器盒外侧的输入轴、以及与所述输入轴固定连接的摇臂,第一限位控制器的摇臂与导缆车运行方向平行,第二限位控制器的摇臂和第三限位控制器的摇臂与导缆车运行方向垂直,所述的三个限位控制器分别连接控制单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电缆卷筒防错卷装置通过在导缆车上设置3个限位控制器,对卷筒电缆出现的错卷、爬缆现象都能及时检测,可以有效防止电缆卷筒在卷曲电缆时电缆的非正常位移,装置简单易于实现,而且成本低,可以有效的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电缆卷筒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限位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部分控制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永宽,未经张永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775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埋框的改良结构
- 下一篇:煤矿架空乘人装置新型托压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