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浅部贫水层虹吸井群增采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277385.2 | 申请日: | 2012-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87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 发明(设计)人: | 刘少玉;靳盛海;韩双平;宋淑红;王哲;周晓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E03B3/11 | 分类号: | E03B3/11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汇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15 | 代理人: | 王琪 |
| 地址: | 05006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浅部贫 水层 虹吸 井群增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弱含水层地下水高效开采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地下水开采主要依据两项原则,一是含水层必须实现补采平衡,开采量不得大于有效补给量,控制地下水位,以保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利用。二是单井设计稳定抽水量等于地下水对开采井的稳定补给量。无论是稳定流理论还是非稳定流理论,相同开采井在一定厚度含水层中的单井出水量主要取决于含水层渗透系数K,开采井的功能主要是地下水的汇集通道,因此开采井多数为口径相对较小的管井。
弱含水层的特点是含水层渗透系数K很小,地下水储存于渗透性相对很弱的介质中,含水层对开采井的补给速度慢,用传统的管井开采地下水,若要形成稳定抽水,抽水量必须很小,水泵不便工作;抽水量大则会形成断流,成为间歇式抽水,另外,一个水井使用一个水泵成本高,且管理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浅部贫水层虹吸井群增采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弊端。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这种浅部贫水层虹吸井群增采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静水储存井和与静水储存井通过虹吸管相连的虹吸井,静水储存井与虹吸井间装设有通气管,虹吸管上设有排气阀。
所述虹吸井最好为一个或一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由于采取本实用新型的虹吸集群井增采装置,可成倍甚至几倍的增加静水储存井出水量,在一定程度上可满足泵采水的要求,解决了一定规模的供水问题。同时可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条件,因地制宜引渗集用雨洪水回补地下水,净化水质并增强持续供水能力,长期运行可使水质得到良性循环。可有效解决细颗粒岩性、单井出水量小的贫水区开采井出水无法满足抽水要求的难题。由于埋藏于地下,占地少,安全易维护,建井成本低,普适性强,一般相同出水量可节约成本约1/3以上。增强了弱含水层开采井的汇水能力,有效解决了增加地下水对开采井的补给能力、饮水和灌溉井水量不足的问题,使开采系统具备足够的静水储存空间,通过储存水调节,保证了用水高峰期供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水地区供水问题,同时能起到改良土地,极大提高环境资源潜力开发的作用。尤其适用于浅部弱含水层单井出水量小的缺水区,用以解决农牧分散供水、劣质水区水土改良和部分小城镇的集中供水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主体是由静水储存井3和与其通过虹吸管2相连的若干个虹吸井6构成,本实施例静水储存井3相连有一口虹吸井6,在静水储存井3与虹吸井6间装设有通气管5,通气管5上开设的通气口可保持静水储存井3和虹吸井6井内相同的气压,静水储存井3内设置的出水管4的底端装设潜水泵1,倒“U”字型虹吸管2上设置的排气阀可释放管内的气体,以保持红吸管2内不间断的水流。
本实用新型按辅井排气方式分为埋藏式和开放式结构,采用虹吸原理,静水储存井3即抽水井和虹吸井6即辅井用倒“U”字型真空虹吸管2连接,动水位以上为密封管,动水位以下为滤水管,将虹吸井6井口回填密封,使用前通过排气阀排除空气后密封。静水储存井3内水位降低后,虹吸井6通过虹吸管2自动向静水储存井3内吸水进行补给。控制静水储存井3内合理剩余水位,不出现掉泵现象,虹吸井6内就不会抽干。本实用新型尤其适合于含水层埋藏浅,单井出水量很小,且地形平缓的地区地下水的虹吸井群开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未经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773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玻璃
- 下一篇:一种全方位出光的LED节能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