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供电发光钥匙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276984.2 | 申请日: | 2012-06-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1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 发明(设计)人: | 陈宇航;阚君武;王淑云;沈黄桥;马泽辉;黄芳胜;安智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5B19/02 | 分类号: | E05B19/02;E05B17/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100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供电 发光 钥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和自供电技术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供电发光钥匙。
背景技术
钥匙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日用品。由于目前大多数锁的锁芯是暗装在门上的,开门时很难找到锁孔,尤其在黑暗等无光环境下,人们需要在黑暗中摸索锁孔,很难一次就将钥匙插入到锁孔中,使用中存在诸多不便。虽然采用手电筒可解决开锁时的照明问题,但额外的手电筒携带不方便,增加了使用者的负担。因此,人们发明了一些可自照明的发光钥匙。然而,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自照明的发光钥匙多为电池供电,一旦电池电量耗尽且无法及时更换时便无法继续使用;同时,废弃电池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供电发光钥匙,即通过挤压安装于匙柄内的压电换能器发电并为发光二极管提供实时的能量供应,从而解决弱光或黑暗环境下开锁时的照明问题,还可避免现有发光钥匙需经常更换电池、以及废弃电池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实施方案是: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螺钉连接;匙身的固定端及发光二极管镶嵌在上壳体与下壳体的侧壁之间;上压环和下压环压接在所述的上壳体与下壳体内部,电路板压接在所述的上压环与下压环之间;压电换能器一通过上按钮压接在上壳体与上压环之间,压电换能器二通过下按钮压接在下壳体与下压环之间;压电换能器一和压电换能器二分别通过导线组一和导线组二与电路板上的电路连接,发光二极管通过导线组三与电路板上的电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压电换能器的功能是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所述压电换能器由金属基板和压电晶片粘接而成。当用手指按压上按钮和下按钮时,所述的压电换能器因受外力作用而产生弯曲变形,从而将机械转换成电能,所生成的电能经电路板上的电源电路转换后输出给发光二极管并使其发光。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优势在于:采用手动按压的方法发电并为发光二极管提供实时的能量供应,避免了电池供电发光钥匙的某些不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法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供电发光钥匙主要由一个匙身1、一对上下壳体2和2’、一对上下压环3和3’、一对压电换能器4和4’、一对上下按钮5和5’、一个电路板7、一个发光二极管9、及连接导线等构成:
上壳体2与下壳体2’通过螺钉连接;匙身1的固定端101及发光二极管9镶嵌在所述上壳体2与下壳体2’的侧壁之间;上压环3和下压环3’压接在所述的上壳体2与下壳体2’内部,电路板7压接在所述上压环3和下压环3’之间;压电换能器一4通过上按钮5压接在上壳体2与上压环3之间,压电换能器二4’通过下按钮5’压接在下壳体2’与下压环3’之间;压电换能器一4和压电换能器二4’分别通过导线组一6和导线组二6’与电路板7上的电路连接,发光二极管9通过导线组三8与电路板7上的电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压电换能器4和4’的功能是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所述压电换能器一4由金属基板401和压电晶片402粘接而成、压电换能器二4’由金属基板401’和压电晶片402’粘接而成。当用手指按压上按钮5和下按钮5’时,所述的压电换能器因受外力作用而产生弯曲变形,从而将机械转换成电能,所生成的电能经电路板7上的电源电路转换后输出给发光二极管9并使其发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师范大学,未经浙江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769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