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垃圾箱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76772.4 | 申请日: | 2012-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5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窦浩桢;郑双双;黄超;张季;李怡恩;赵利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窦浩桢;郑双双;黄超;张季;李怡恩;赵利平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B65D4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垃圾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箱,尤其一种智能垃圾箱,能够利用太阳能将垃圾自动分类。
背景技术
生活垃圾主要分为废纸、塑料和食品等,为了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人们通常都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然而,人们由于缺乏分类投放垃圾的意识,通常将垃圾混在一起,造成环境污染,产生异味,给垃圾的后续处理工作带来许多不便。现有的垃圾箱没有特殊的功能,只是简单地分为“可回收利用”和“不可回收利用”两类,垃圾被运送到垃圾场时还需进一步的分类,耗费了人力和财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垃圾箱,能够将垃圾自动分类,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减少处理垃圾时耗费的人力和时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垃圾箱,包括箱体、顶盖和支架,顶盖上设有太阳能发电系统,所述箱体内上部设有斜板,斜板上设有垃圾识别装置,斜板下设有垃圾分类装置。
所述垃圾分类装置包括竖直设于箱体内的隔板Ⅰ、隔板Ⅱ、连接于隔板Ⅰ上的挡板Ⅰ、连接于隔板Ⅱ上的挡板Ⅱ。
所述隔板Ⅰ与挡板Ⅰ通过轴Ⅰ连接,所述隔板Ⅱ与挡板Ⅱ通过轴Ⅱ连接,所述轴Ⅰ与电动机Ⅰ相连,所述轴Ⅱ与电动机Ⅱ相连。
所述垃圾识别装置包括电容式接近开关,所述电容式接近开关通过控制电路与电动机Ⅰ、电动机Ⅱ相连。
所述箱体入口处设有自动门,箱体上设有红外感应器,连接于单片机输入端,单片机输出端与语音播放器和自动门相连。
所述箱体底部设有出口门,出口门连接于电动机Ⅲ,所述箱体上设有开关按钮。
太阳能发电系统能够利用太阳能发电,给垃圾识别装置和垃圾分类装置提供电能,投放垃圾时,垃圾落在斜板上,垃圾识别装置对垃圾进行识别,开启垃圾分类装置,从而完成对垃圾的分类。自动化地将垃圾分离开来,避免垃圾混在一起,污染环境,产生异味,也更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利用,减少处理垃圾所耗费的人力和财力。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智能垃圾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箱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隔板与挡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自动门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智能垃圾箱,包括箱体1、顶盖2和支架3,顶盖2上设有太阳能发电系统,所述箱体1内上部设有斜板4,斜板4上设有垃圾识别装置,斜板下设有垃圾分类装置。投放垃圾时,垃圾落在斜板4上,垃圾识别装置对垃圾进行识别,开启垃圾分类装置,从而完成对垃圾的分类。所述垃圾分类装置包括竖直设于箱体内的隔板Ⅰ5、隔板Ⅱ6、连接于隔板Ⅰ5上的挡板Ⅰ7、连接于隔板Ⅱ6上的挡板Ⅱ8。如图3所示,所述隔板Ⅰ5与挡板Ⅰ7通过轴Ⅰ9连接,所述隔板Ⅱ6与挡板Ⅱ8通过轴Ⅱ10连接,所述轴Ⅰ9与电动机Ⅰ相连,所述轴Ⅱ10与电动机Ⅱ相连。所述垃圾识别装置包括电容式接近开关,所述电容式接近开关通过控制电路与电动机Ⅰ、电动机Ⅱ相连。电容式接近开关根据垃圾材料的不同控制电动机Ⅰ和电动机Ⅱ的转动方向,进而控制垃圾落入的位置。当垃圾是废纸时,电动机Ⅰ带动轴Ⅰ9转动,挡板Ⅰ7逆时针转动,废纸落入第一个区域内。当垃圾是塑料时,电动机Ⅰ带动轴Ⅰ9转动,挡板Ⅰ7顺时针转动,电动机Ⅱ带动轴Ⅱ10转动,挡板Ⅱ8顺时针转动,塑料落入第二个区域内。当垃圾是果皮等其他物体时,电动机Ⅰ带动轴Ⅰ9转动,挡板Ⅰ7顺时针转动,垃圾进入第三个区域内,自动化地将垃圾分离开来,避免垃圾混在一起,污染环境,产生异味。
如图4所示,所述箱体1入口处设有自动门11,箱体1上设有红外感应器12,连接于单片机13输入端,单片机13输出端与语音播放器14和自动门11相连。当有人靠近垃圾箱时,红外感应器12将信号传递给单片机13,单片机13控制自动门11打开,语音播放器14播放环保宣言,如: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等。所述箱体1底部设有出口门,出口门连接于电动机Ⅲ,所述箱体1上设有开关按钮。环卫工人将容器放在箱体1下部,按动开关按钮,出口门打开,不同种类的垃圾落入不同的容器,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利用,减少处理垃圾所耗费的人力和财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窦浩桢;郑双双;黄超;张季;李怡恩;赵利平,未经窦浩桢;郑双双;黄超;张季;李怡恩;赵利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767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氧化氯发生装置
- 下一篇:一种婴儿推车减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