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流量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75763.3 | 申请日: | 2012-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42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牛嶋一博;松本安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矢崎能源系统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66 | 分类号: | G01F1/66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8 | 代理人: | 陈波;文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量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量测量装置,其具有:形成有用于将气体流入口与气体流出口连通的气体流路的气体流路部;和收容在上述气体流路部内,形成有设有流速传感器的测量流路的测量流路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利用微电脑根据由流速传感器检测出的流速来计算气体流量的电子式气量计逐渐普及。但是,当该电子式气量计向小型化演进时,就会产生无法充分确保流速传感器前后的流路直线部,流速传感器容易受到其上游侧的气体供给压力或下游侧的气体使用状况的影响。
另外,作为气体消费设备的热水供给器、气体加热泵等大多采用间歇驱动,因此,会产生流路内压力变动,即脉动,还有可能产生逆流。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在安装了流速传感器的仪器内的流路中装配整流板的电子式气量计。
图8是表示以往的电子式气量计的结构例的局部纵剖视图。如该图所示,气量计具有:形成有用于将气体流入口与气体流出口连通的气体流路的气体流路部100;和收容在该气体流路部100内的多层单元200。多层单元200在形成由流速传感器进行测量的测量流路的同时,设有用于将所形成的测量流路分隔的多个整流板201。
在如上所述的电子式气量计中,考虑到其组装性,在气体流路部100与多层单元200之间将产生间隙。由于该间隙,应当仅流通于多层单元200内的气体将会从该间隙C流出到多层单元200之外。该流出 量依赖于间隙C的大小而发生变化,因而,当各产品之间的间隙C的大小产生离散时,作为气量计的特性会发生偏差。
另外,图9(a)是沿着图8所示的电子式气量计的VI-VI线的剖视图,图9(b)是沿着图9(a)VII-VII线的剖视图。如该图所示,不仅在如图8所示的多层单元200的上下方向,而且在相对于多层单元200流向Yl的左右方向也会产生间隙CL、Cr。但是,当在如上所述考虑组装性而在气体流路部100与多层单元200之间产生间隙CL、Cr的情况下形成气体流路部100和多层单元200时,如图9(b)所示,多层单元200的配置位置相对于原来应配置的中央位置,就会产生偏移量为ΔP的偏移。
进而,由于组装,在各产品中会产生偏离多层单元200的中央位置的偏移ΔP,由此也会使作为气量计的特性发生偏差。
因此,为了使该间隙C成为最小间隙以避免使各产品发生偏差,考虑提高气体流路部100和多层单元200的部件精度,但在合格率方面受到限制。
另外,也考虑使用PC等,改写基于流速求出气体流量的运算的相关内部信息,并补偿流速测量特性的偏差。但是,在各产品中流速测量特性不同时,需要具有很多的补偿参数,从而导致成本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着眼于如上所述的问题,以提供能够以低成本降低各产品的流速测量特性的偏差的流量测量装置作为课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为一种流量测量 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形成有用于连通气体流入口与气体流出口间的气体流路的气体流路部;形成有利用收容在该气体流路部内并沿着气体流向相互分开配置的两个超声波传感器进行流速测量的测量流路的测量流路部;以及闭塞构件,用于闭塞上述气体流路部的内表面与上述测量流路部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防止流经该间隙的气体流入上述气体流出口,上述闭塞构件分别设置在比上述两个超声波传感器中配置于气体流动方向上游侧的超声波传感器更靠近上游侧、和比配置于气体流动方向下游侧的超声波传感器更靠近下游侧。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实用新型,闭塞构件闭塞了气体流路部的内表面与测量流路部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防止了流过间隙的气体流入到气体流出口。因此,气体不会从间隙流出到测量流路部之外,也不会因间隙的大小造成流速测量特性的偏差。另外,闭塞构件分别设置在比上述两个超声波传感器中配置于气体流动方向上游侧的超声波传感器更靠近上游侧和比配置于气体流动方向下游侧的超声波传感器更靠近下游侧。因此,流经间隙的气体不会对两个超声波传感器之间的气体流动造成影响,能够进一步降低因间隙大小导致的流速测量特性的偏差。
技术方案2的实用新型为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流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测量流路具有用于分割上述测量流路内部的整流板。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实用新型,气体不会从间隙流出到由整流板分割的测量流路之外,间隙大小不会造成流速测量特性偏差。
技术方案3的实用新型为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流路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闭塞构件由卷绕在上述测量流路部外表面的弹性O形环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矢崎能源系统公司,未经矢崎能源系统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757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