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炮在膛哑弹液压退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75748.9 | 申请日: | 2012-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28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朱珅玉;张超千;宋新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军区修械所 |
主分类号: | F41A15/00 | 分类号: | F41A1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林兵 |
地址: | 71001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炮 哑弹 液压 退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炮在膛哑弹液压退弹器。
背景技术
高射炮是我军历史上一种比较悠久的战斗武器,现在仍然在军事和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部队在训练打靶中、防雹部门在防雹作业中不可避免的要遇到哑弹,安全退弹成为作战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膛炮弹退出作业中伤人亡人事故屡有发生,造成巨大的人身、财产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传统退弹作业中,工具简单、方法单一、操作人员的主观因素限制大、而且容易产生事故,操作人员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在高炮作业中,开闩条件下不能自动退出高炮炮弹,只能用推杆和退弹器退弹,费时费力,且安全系数偏低。因此,研究一种能够安全可靠退出弹药,且退弹平稳、省时省力的退弹器,对于提高高炮作业中退弹的效率,增强安全性能,减少报废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炮在膛哑弹液压退弹器,该退弹器使用液压动力源替代原有用手推洗把杆,针对性强、安全可靠、操作简单、便于携带、体积小,消除了原来手动退弹操作费时费力、操作不量化、操作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和人身安全隐患,使得高炮退弹作业安全、平稳、高效的进行,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较高的实用价值。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高炮在膛哑弹液压退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泵、油管、托架锥筒、千斤顶托架、千斤顶、推杆、退弹锥筒和压力表,其中,液压泵通过油管连接千斤顶为千斤顶提供压力源;千斤顶托架包括托架底板和两个拉杆,其中,两个拉杆对称固定在托架底板上,托架锥筒连接两侧的两个拉杆从而固定在托架底板上方;千斤顶也安装在托架底板上,千斤顶通过托架锥筒与推杆相连接,且千斤顶的活塞头直接接触推杆的尾端;退弹锥筒安装在推杆前端,千斤顶通过推杆将推力传递给退弹锥筒。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其他技术特征:
所述液压泵选择SY3型手动液压泵。
所述油管选择长度为3m的布网橡胶管。
所述千斤顶活塞直径Φ30mm,行程100mm。
所述推杆总长度为2200mm。
所述退弹锥筒为铝合金空心锥筒。
所述液压泵的输出口安装压力表。
所述压力表选择0-20MPa上海亿川耐震压力表。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分析如下:
炮弹滞留在炮膛,主要原因是退弹阻力大于开闩退弹力,这时就需要有一个大于正常开闩退弹的力作用于炮弹头部,力的方向是由弹头指向弹尾方向。弹头部受力,力的来源只能在炮口外通过推杆传递到炮弹弹头,此时作业者在炮口外手握推杆给力,是极其危险的,本实用新型以液压千斤顶作为力源,液压千斤顶通过千斤顶托架和锥筒与炮口防火帽外锥面连接,千斤顶液压缸通过3米长油管与手动液压泵连接,这样既保证了力源足够,又保证了操作者在操作中始终位于炮口的侧后方。从作业方法上保证了作业人员的安全,也消除了作业人员对退弹作业恐惧的心理阴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设计合理,结构精巧。采用液压力源——活塞推进,使作业传动平稳可控;利用火炮防火帽作为受力支撑点,定位性能好,从而保证了活塞运动的轴线与身管轴线的同轴度基本一致,也使力源与受力点之间的距离最短,力矩最小。
2、作业量化、操控性好。液压泵出口安装0-20MPa压力表,便于操作者观察掌握系统压强控制在6MPa以内;液压千斤顶活塞行程0-100mm,在结构上保证了在膛炮弹能被平稳退出。
3、工作原理科学、拓展性好。依照相同原理,只需改变与炮口受力点的连接方式和退弹锥筒的几何尺寸,就可应用于双25高炮,双35高炮和57高炮。
4、结构合理,多用性好。千斤顶、底板、拉杆均螺连。将千斤顶5与千斤顶托架4单独结合,可用于分解炮脚轴和车轮缓冲器。
5、便于操作,野战性能好。重量轻、工具总重13kg,便于携带;操作简便,作业有2人即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千斤顶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托架锥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主视图,(b)为(a)的右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军区修械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军区修械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757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