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75725.8 | 申请日: | 2012-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13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冯国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国科 |
主分类号: | F23D14/02 | 分类号: | F23D14/02;F23D14/46;F23D14/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7426 广东省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器具制造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节能燃烧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燃气燃烧器的基本结构包括相互连通的三部分组成:进风进气区、混气室、燃烧区。混气室中设有主气管,燃烧区设有火种气管。混气室的下部为设有进风口,上部的喷火板设有喷火孔。
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由于它没有设置火种风管,燃烧器在燃烧时火种会被鼓风机产生的强风吹熄,导致燃烧器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时出现熄火,需要重复点火的现象;
(2)由于混气室内没有设置用来分气的分气盖,导致燃气和空气混合不均匀、不充分,造成一部分燃气与空气混合后的比例不能达到燃点,故不能被燃烧,从而造成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的废气污染环境。
(3)有些燃烧器虽设置了分气盖,但分气盖设置在混气室内,燃气和空气还没有来得及混合均匀,就被送往燃烧区燃烧,燃烧效率低。
本实用新型所指的风即空气,风管指空气管;气则指燃气,气管指燃气管,依此类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能燃烧器,它能真正实现燃气与空气的充分混合并带有安全火种。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节能燃烧器,包括进风区、进气区、混气室、燃烧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区由风罩和旋风罩构成,所述进气区包括相互连通的主气管和分气盖;
所述混气室由旋风罩、分气盖和混气筒构成的第一混气室,以及混气筒和喷火板构成的第二混气室组成;
所述燃烧区由聚火圈和喷火板构成,火种气管和火种风管穿过混气室,连通火种喷头,火种喷头位于喷火板的中心处。
所述分气盖为圆筒形,其底部进气,其圆周处设有一至三圈分气孔,每一圈分气孔数量为4-20个,优选设置一圈分气孔,12个分气孔。
所述旋风罩为圆筒形,其圆周设有三至八圈旋风孔,每一圈旋风孔数量为8-32个,优选设置四圈旋风孔,每圈24个旋风孔。
所述混气筒的圆周设有三至八圈混气孔,每一圈混气孔数量为6-24个,优选设置四圈混气孔,每圈18个混气孔。
所述喷火板从圆心往外设有三至八圈喷火孔,每一圈喷火孔数量为6-24个,优选设置四圈喷火孔,由圆心至外,每圈分别设置8、12、16、20个喷火孔。
所述进风口连接鼓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从分气盖的分气孔出来的燃气与经进风口、旋风孔进来的空气,在第一混气室进行旋转混合,再经过混气筒的混气孔进入第二混气室,进行二次充分混合,并不断被预热,这样,经过喷火板的混合气体燃烧得更充分,热效率更高。
(2)由于火种喷头的下部设有独立的火种风管和火种气管,火种的点燃和燃烧不依赖混气室中的燃气和空气,不会被鼓风机产生的强风吹熄,具有防风的效果,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节能燃烧器沿轴线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之俯视示意图;
图中,1--喷火板,13--火种喷头,14--喷火孔,2--聚火圈,3--火种风管,4-旋风罩,41-旋风孔,5--混气筒,51-混气孔,6--火种气管,7--风罩,71--进风口,8--分气盖,81-分气孔,9--主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节能燃烧器,包括进风区、进气区、混气室、燃烧区,进风区由风罩和旋风罩构成,进气区包括相互连通的主气管和分气盖;混气室由旋风罩、分气盖和混气筒构成的第一混气室,以及混气筒和喷火板构成的第二混气室组成;燃烧区由聚火圈和喷火板构成,火种气管和火种风管穿过混气室,连通火种喷头,火种喷头位于喷火板的中心处。
分气盖为圆筒形,其底部进气,其圆周处设置一圈分气孔,12个分气孔。
旋风罩为圆筒形,其圆周设有四圈旋风孔,每圈24个旋风孔。
所述混气筒的圆周设有四圈混气孔,每圈18个混气孔。
喷火板从圆心往外设有四圈喷火孔,由圆心至外,每圈分别设置8、12、16、20个喷火孔;所述进风口连接鼓风机。
本实用新型节能燃烧器的工作过程如下:
1)打开火种气管和火种风管,接通鼓风机(图中未示出)电源,点燃火种喷头,使火种处于燃烧状态;
2)打开主气管,燃气由主气管进入分气盖,燃气经分气盖的分气孔,与经进风口、旋风孔进来的空气,在第一混气室进行旋转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国科,未经冯国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757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火盖
- 下一篇:一种车用LED照明灯具调光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