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动式自动注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75329.5 | 申请日: | 2012-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4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任连魁;张连枝;吕向东;崔中和;宋作文;王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连魁 |
主分类号: | F16N7/30 | 分类号: | F16N7/30;F16N23/00;F16N39/06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崔雪花 |
地址: | 046031 山西省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式 自动 注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气动式自动注油器,属于采煤机油箱加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采煤机、掘进机是实现煤矿生产机械化和现代化的重要设备之一。机械化采煤可以减轻职工体力劳动、提高安全性,达到高产量、高效率、低消耗的目的。采煤机是一个以电气和液压为一体的大型复杂机械和系统,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如果出现故障将会导致整个采煤工作的停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采煤机的功能越来越多,其自身的结构、组成愈加复杂,因而发生故障的原因也随之复杂。由于采煤机是以旋转工作机构破煤,运行环境较为恶劣,受力较大,常会出现传动部位零部件的机械磨损,采煤机减速机箱体内出油等现象,出现这样的问题后,一般都是在井下人工抬上油桶放到机架上加油,费时费力,而且控油阀门还出现漏油现象,油桶内的油脂释放不干净,这样就会给工人造成体力上的疲劳和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廉的气动式自动注油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气动式自动注油器,包括油桶、风压管道、油管、风压截止阀和油液截止阀,油桶为密闭的圆筒,油桶顶部开有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风压管道的一端与第一油口密封连接,风压管道的另一端与压风装置连接,风压管道上安装有风压截止阀;油管的一端穿过第二油口到达油桶的底部并与油桶底部留有间隙,油管的另一端伸入采煤机油箱内部,油管上安装有油液截止阀。
所述的风压管道上安装有过滤器。
所述的油管上安装有流量计。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以油桶、油管、截止阀等连接组成,避免了油液在井下长时间露在空气中的污染,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操作简单,只需打开截止阀并向油桶注入风压即可实现自动注油,方便快捷,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
2、本实用新型可方便的向井下各种油箱中加注油液,无论油箱高位或低位,位置如何,特别是由于井下空间狭窄,有些油箱位置所限,不易用油桶加油,这时用本实用新型加油更加方便快捷,省时省力,且避免了与空气接触污染。
3、本实用新型在风压管道上安装有过滤器,防止杂质通过管道进入油液内。
4、本实用新型在油管上安装有流量计,可以随时对油液的流量进行监控,了解使用状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动式自动注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油桶,2为风压管道,3为油管,4为风压截止阀,5为油液截止阀,6为过滤器,7为流量计,8为第一油口,9为第二油口,10为采煤机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气动式自动注油器,包括油桶1、风压管道2、油管3、风压截止阀4和油液截止阀5,油桶1为密闭的圆筒,油桶1顶部开有第一油口8和第二油口9,风压管道2的一端与第一油口8密封连接,风压管道2的另一端与压风装置连接,风压管道2上安装有风压截止阀4;油管3的一端穿过第二油口9到达油桶1的底部并与油桶1底部留有间隙,油管3的另一端伸入采煤机油箱10内部,油管3上安装有油液截止阀5。
所述的风压管道2上安装有过滤器6。
所述的油管3上安装有流量计7。
工作过程
当需要向采煤机油箱10内注油时,打开风压截止阀4和油液截止阀5,向风压管道2内注入风压,风压通过过滤器6的过滤后进入密闭的油桶1内,使油桶1内部压强增大,油液在压力作用下进入油管3内,并通过油管3流入采煤机油箱10内,在油液流经流量计7时刻随时观察油液流量以判断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况。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连魁,未经任连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753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