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50mm宽底板变形缝防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75217.X | 申请日: | 2012-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06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陈硕晖;齐翰;崔桂兰;韩涛;孙清闯;邢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E02D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唐晓丽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50 mm 底板 变形缝 防水 结构 | ||
1.一种50mm宽底板变形缝防水结构,设置在变形缝(2)内,所述变形缝(2)位于结构底板单元(1)之间,所述结构底板单元(1)在变形缝(2)位置处的顶部预留凹槽状错台(13),所述凹槽状错台(13)顶面设置有排水沟(14),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缝(2)顶部两侧的结构底板单元(1)内预埋有中埋止水带(4),所述中埋止水带(4)内沿变形缝(2)长向插有泡沫棒(16),在中埋止水带(4)和凹槽状错台(13)底面之间的变形缝(2)内设置有双空腔弹性橡胶止水带(5),所述凹槽状错台(13)内依次设置有堵漏找平层(6)、防水附加层(7)、微膨胀混凝土填埋层(8)和排水沟防水层(9),其中堵漏找平层(6)向上延伸至变形缝(2)两侧的结构底板单元(1)上表面,垂直依次穿入微膨胀混凝土填埋层(8)和排水沟防水层(9)设置有导流管(11),所述导流管(11)的下端位于防水附加层(7)在变形缝(2)处形成的凹槽内,其上端露出排水沟防水层(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0mm宽底板变形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状错台(13)的高度和宽度均为1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0mm宽底板变形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堵漏找平层(6)延伸至结构底板单元(1)的宽度至少为1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0mm宽底板变形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11)的直经为30mm,长度为200mm,设置间距为10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0mm宽底板变形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膨胀混凝土填埋层(8)的厚度为16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0mm宽底板变形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14)两侧的垂直于结构底板单元(1)设置有分别设置一面挡墙(10),两面挡墙(10)顶部平齐,并盖有盖板(15),所述挡墙(10)底部设置有通长的膨胀止水条(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0mm宽底板变形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10)的厚度为200mm,高度为900mm,两面挡墙(10)之间间距为6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0mm宽底板变形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11)露出微膨胀混凝土填埋层(8)的高度不少于2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0mm宽底板变形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附加层(7)为3+4SBS防水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0mm宽底板变形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空腔弹性橡胶止水带(5)通过通长的环氧粘结剂(17)粘贴在变形缝(2)的两侧的结构底板(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7521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