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山涧陡坡桩基施工的防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75211.2 | 申请日: | 2012-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108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吴金安;魏雪松;夏国权;贾双;马美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锦豪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唐晓丽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市滨***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山涧 陡坡 桩基 施工 防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施工防护结构,特别是一种山涧陡坡施工桩基时使用的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崇山峻岭之间进行桥梁桩基施工时,有时需要在陡坡上进行施工。陡坡上与平坦地面上的桩基施工相比,陡坡上进行施工存在着更多质量和安全隐患,特别是需要针对陡坡的地质和地形情况,例如对易滑坡、易塌方的坡面采用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以确保陡坡下建筑物施工的质量及人员安全。
例如传统的在岩石破碎、松散的陡坡地形段进行桩基施工前,常规做法是先进行锚桩的加固处理。使用锚桩的处理方法,不利于节约工程施工成本,造成大量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山涧陡坡桩基施工的防护结构,解决了在山涧陡坡进行桩基施工时,施工质量及人员安全不能得以保证,传统锚桩的加固处理方法使得工程施工的成本大量浪费,导致工期过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山涧陡坡桩基施工的防护结构,与坡体固定连接,所述坡体的坡率为40°-55°,坡体沿坡度方向的坡面上浇筑有混凝土挡墙,所述混凝土挡墙与坡体上面的上平台和坡体下面的下平台浇筑为一体,所述下平台与桩基施工区的地面相接壤,所述混凝土挡墙、上平台和下平台均置有插入坡体内的锚固件,所述上平台内还设有至少两排预埋件,靠近坡体上端的一排预埋件与向上的防护钢板固定连接,防护钢板在面向坡体一侧固定有支撑架,支撑架的根部与所述预埋件固定连接,支撑架与防护钢板的接触处为固定连接。
所述防护钢板上部连接有防护网支撑,防护网支撑之间拉有防护网。
所述防护网支撑由至少三根钢管组成,高度不小于1m,所述防护网的防护宽度为4-6m。
所述坡体的坡面上有喷浆加固层。
所述支撑架由脚手架钢管连接而成。
所述混凝土挡墙的厚度为不小于40cm。
所述上平台的宽度至少为1.2m。
所述锚固件的长度不小于30cm,入坡体内不小于2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山涧陡坡进行桩基施工时,传统的桩锚加固处理方法造成的工程施工成本大量浪费和工期过长的技术问题,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实用新型有效的预防了山体坡面的坍塌、滑坡和碎石的滚落,确保陡坡下建筑物的施工安全,保证建筑物施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山涧陡坡下钻孔灌注桩的施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坡体、2-混凝土挡墙、3-预埋件、4-防护钢板、5-支撑架、6-防护网支撑、7-防护网、8-锚固件、9-桩基施工区、10-上平台、11-下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3所示,一种用于山涧陡坡桩基施工的防护结构,与坡体1固定连接,所述坡体1的坡率为40°-55°,坡体1沿坡度方向的坡面上浇筑有混凝土挡墙2,所述混凝土挡墙2与坡体上面的上平台10和坡体下面的下平台11浇筑为一体,所述下平台11与桩基施工区9的地面相接壤,所述混凝土挡墙2、上平台10和下平台11均置有插入坡体1内的锚固件8,所述上平台10内还设有至少两排预埋件3,靠近坡体上端的一排预埋件3与向上的防护钢板4固定连接,防护钢板4在面向坡体一侧固定有支撑架5,支撑架的根部与所述预埋件3固定连接,支撑架5与防护钢板4的接触处为固定连接。
所述防护钢板4上部连接有防护网支撑6,防护网支撑之间拉有防护网7。所述防护网支撑6由至少三根钢管组成,高度不小于1m,所述防护网7的防护宽度为4-6m。所述坡体1的坡面上有喷浆加固层。所述支撑架5由脚手架钢管连接而成。所述混凝土挡墙2的厚度为不小于40cm。所述上平台10的宽度至少为1.2m。所述锚固件8的长度不小于30cm,入坡体内不小于20cm。
本实施例中,固定连接可均为焊接,预埋件可以为钢板,锚固件可用钢筋,防护钢板4可以用两块1.5m×2.0m钢模板拼接而成,拼接后为1.5m×4m。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对不同程度的岩石破碎、松散的峭陡坡面,按其松散覆盖层的厚度和深度,结合桥梁桩基不同的桩径与入土深度,分段、分节对坡面进行受力验算,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各构件的型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锦豪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锦豪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752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食物垃圾处理器自动进水冲洗系统
- 下一篇:带有视窗的喷放贮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