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盘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74916.2 | 申请日: | 2012-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84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声杰;熊建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曹玉平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盘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盘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在的锂离子电池行业中,注液机的注液吸盘都采用标准的吸盘,基本上采用的是外吸盘结构,采用这种结构造成电芯气袋吸不开比率大,这样在批量生产中造成电芯返工越来越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电芯气袋吸不开比率大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吸盘结构,此结构能使电芯气袋吸不开比率减少、提高了良品率,缩短了生产周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吸盘结构,包括外吸盘和内吸盘,其中,所述外吸盘设置有通孔,所述内吸盘的一端插入所述通孔,并且与所述通孔紧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盘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内吸盘包括内吸盘颈部和内吸盘气道,所述内吸盘气道设置于所述内吸盘中心且与所述外吸盘同轴,所述内吸盘颈部设置于内吸盘的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盘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内吸盘颈部设置有内吸盘头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盘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外吸盘设置有外吸盘头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盘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内吸盘头部和所述外吸盘头部的距离为1cm—3cm。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盘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内吸盘头部和所述外吸盘头部的距离为2cm。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盘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内吸盘气道与外部的真空气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吸盘和内吸盘,其中,所述外吸盘设置有通孔,所述内吸盘的一端插入所述通孔,并且与所述通孔紧配合,通过上述结构避免了吸盘错位造成气袋变形,降低吸不开比率,提高了良品率,缩短了生产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所示,一种吸盘结构,包括外吸盘1和内吸盘3,其中,外吸盘1设置有通孔(图中无标识),内吸盘3的一端插入通孔,并且与通孔紧配合。
其中,内吸盘3包括内吸盘颈部2和内吸盘气道4,内吸盘气道4设置于内吸盘3中心且与外吸盘1同轴,内吸盘颈部2设置于内吸盘3的一端。
其中,内吸盘3颈部设置有内吸盘头部7。
其中,外吸盘1设置有外吸盘头部6。
其中,内吸盘头部7和外吸盘头部6的距离为1cm—3cm。
其中,内吸盘头部7和外吸盘头部6的距离为2cm,当距离为2cm时,为此新型的最优距离。
其中,内吸盘气道4与外部的真空气管连接,真气气管与一产生空气的机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当外吸盘1接触气袋时,外吸盘1受力变形,然后内吸盘3接触气袋,又因为内吸盘气道4连接一真空气管,真空通过内吸盘气道4在内吸盘3与外吸盘1内都充满真空,同时吸住气袋紧贴内吸盘3与外吸盘1,内吸盘3通过内吸盘螺纹固定。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749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简易高效的蒸发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方形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