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校车的后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74664.3 | 申请日: | 2012-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3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顾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友谊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06 | 分类号: | B60R1/06 |
代理公司: | 张家港市高松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9 | 代理人: | 张玉平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校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客车的后视装置,尤其涉及到校车的后视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原来的校车大多数是后置发动机客车,即所谓的平头车,平头车的安全性较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车上人员的安全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校车安全性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优先选用前置发动机客车作为校车已是大势所趋。这是因为前置发动机客车的车头较长,可以大大提高客车的安全性。然而,目前的前置发动车的客车,其后视装置的结构比较简单,通常包括:分别通过悬臂式左、右支架设置在客车车身两侧的左、右主后视镜。该后视装置的缺点为:镜面比较单一,观察角度不够全面。驾驶员在正常行驶时,其观察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无法看到车保险杠下部以及车裙边以下的路况,存在安全隐患。因此,目前的前置发动机客车还不能直接用作校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前置发动机车头、并可增大驾驶员的观察范围、减小盲区的校车的后视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校车的后视装置,包括:车头和车身以及分别通过左、右上支架设置在车身两侧的左、右主后视镜,左、右主后视镜位于客车前挡风玻璃的侧前方,所述的车头为前置发动机车头,车头的两侧分别在左主后视镜和右主后视镜的侧前下方设置有左、右补盲镜。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进一步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进一步增大驾驶员的观察范围、减小盲区的校车的后视装置。
为解决上述进一步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左上支架在左主后视镜的下方设置有左辅助后视镜,并且,所述的左补盲镜位于左辅助后视镜的侧前下方;所述的右上支架在右主后视镜的下方设置有右辅助后视镜,并且,所述的右补盲镜位于右辅助后视镜的侧前下方。
所述的左、右补盲镜分别通过向外向上向前伸展的左、右下支架设置在车头的两侧。
所述左下支架的具体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相连的向外伸展段、向上伸展段、向前伸展段以及与左补盲镜相配合的安装段,左补盲镜安装在左下支架的安装段上;所述右下支架的具体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相连的向外伸展段、向上伸展段、向前伸展段以及与右补盲镜相配合的安装段,右补盲镜安装在右下支架安装段上。
所述车头的左侧分别设置有与左下支架的向上伸展段和向前伸展段相配合的左斜拉杆、左支撑架,左斜拉杆位于左下支架的向上伸展段的后方,左支撑架由一对位于左下支架的向前伸展段两侧的斜支撑杆构成;所述车头的右侧分别设置有与右下支架的向上伸展段和向前伸展段相配合的右斜拉杆、右支撑架,右斜拉杆位于右下支架的向上伸展段的后方,右支撑架由一对位于右下支架的向前伸展段两侧的斜支撑杆构成。
所述的左、右上支架分别包括依次相连的向前伸展段、向下伸展段和向后伸展段,所述左、右上支架的向前、向后伸展段的固定端安装在车身的相应一侧。
所述车头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与相应一侧的左上支架或右上支架的向后伸展段相配合的拉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安装有本实用新型所述后视装置的校车采用了前置发动机车头,其安全性得到了可靠的保障,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左、右上支架将左、右主后视镜设置于客车前挡风玻璃的侧前方,并且,在左、右主后视镜的侧下方还分别设置有左、右补盲镜,驾驶员可以看到车保险杠下部以及车裙边以下的路况,从而大幅提高了驾驶员的观察范围;设置在左主后视镜与左补盲镜之间的左辅助后视镜和设置在右主后视镜与右补盲镜之间的右辅助后视镜,进一步提高了驾驶员的观察范围;此外,通过左、右下支架设置相应的左、右补盲镜,使得左、右补盲镜的位置更为合适,扩大了驾驶员的观察范围,而左、右下支架的具体结构又进一步扩大了驾驶员的观察范围,与左下支架相配合的左斜拉杆、左支撑架以及与右下支架相配合的右斜拉杆、右支撑架使得左、右下支架的结构更加稳固;另外,所述的左、右上支架以及左、右下支架的结构均比较简洁,制造成本较低;与左、右上支架相配合的拉杆使得左、右上支架的结构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友谊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友谊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746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嵌入式车联网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车用远近灯投射镜组变光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