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惯性滤膜及其粒子分级采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74390.8 | 申请日: | 2012-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78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白云鹤;段广亮;范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市汇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9/14 | 分类号: | B01D39/14;B01D46/54;G01N1/2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徐勋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惯性 滤膜 及其 粒子 分级 采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气中的微生物或颗粒采样的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惯性滤膜及其粒子分级采样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气中的颗粒污染物程度不断增加,这些颗粒污染物会吸附空气中能损害神经系统和致癌等各种有害物质,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而如何对大气中的颗粒物进行粒度分级与标定,是研究和解决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首要问题。
人们采用粒子采样系统来获取空气中相应级别的颗粒物,以对大气质量或污染指数等进行有效检测和分析。通常,采用撞击式采样器来进行粒度分级采样,目前的分级冲撞器的结构主要包括有壳体和设置于壳体中的采样通道,沿该采样通道中气流方向依次设置有多级冲撞采集组,气体进入采样通道后依次流经多级冲撞采集组,各种不同粒径的颗粒物(例如PM10、PM2.5、PM1及PM0.1等纳米颗粒物)被分离开来,将这些在分级的微粒称量、分析,就可获得反映空气质量或污染指数的数据。
然而,在实际使用时却发现,现有技术的分级冲撞器仍存在有诸多不足,例如,利用传统技术中的冲撞采集组,很难采集到更为微小的颗粒物,导致很难精确地检测空气质量或污染指数。
因此,需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惯性滤膜,其能够采集到更为微小的颗粒物,以更精确地检测分析气体中的颗粒物;其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有惯性滤膜的粒子分级采样装置,其能将不同粒径的颗粒物依次分级采集,并能采集到十分微小的颗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惯性滤膜,包括有阻挡板,该阻挡板上开设有导流孔,该阻挡板上的导流孔内填充有若干层上下叠置于一起的金属网,相邻两层金属网上的网孔错开设置,且相邻两层金属网之间形成有间隙。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流孔开设于阻挡板的中心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阻挡板上于中心导流孔外围均布式环设有多个导流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网嵌入式安置于固定板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网设置于固定板的中心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板上于中心金属网外围均布式环设有多个金属网。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阻挡板上自导流孔内壁面上端斜向上形成有引流斜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包括有粗颗粒物分级器和惯性滤膜;
该粗颗粒物分级器包括有一壳体和设置于壳体中的采样通道,沿该采样通道两端分别于壳体上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沿该采样通道中气流方向依次设置有多级粗颗粒冲撞采集组,每个冲撞采集组均包括有一导流板和一阻挡板,该导流板上设置有均布于同一圆周上的多个导流孔,该阻挡板上的通气口开设于正对该导流孔分布之圆周的圆心位置;
该惯性滤膜设置于前述粗颗粒物分级器的出气口下方,包括有阻挡板,该阻挡板上开设有导流孔,该阻挡板上的导流孔内填充有若干层上下叠置于一起的金属网,相邻两层金属网上的网孔错开设置,且相邻两层金属网之间形成有间隙。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惯性滤膜下方设置有过滤网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一、该惯性滤膜利用若干层金属网上下叠置于一起,并相邻的两层金属网上的网孔错开设置,且相邻两层金属网之间形成有间隙,如此,很好地实现了对气体中更微细颗粒的采样,以更精确地检测分析气体中的颗粒物。
二、前述导流孔开设于阻挡板的中心位置,或者其周围还均布式环设有多个导流孔,如此结构设计,使得气流更为均匀,更利于采集颗粒物;同时,多个导流孔的设计,相当于该惯性滤膜的同一级颗粒有了多个相同采样,这样,对采样颗粒进行不同指标分析时能够使用同一阻拦板上不同导流孔内的采样,给采样分析提供了便利;
三、该惯性滤膜可以单独应用或者应用于其它粒子分级器上,可以将惯性滤膜分体设置,需要使用时,将惯性滤膜组装于粒子分级器上即可,使用灵活、方便。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惯性滤膜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M-M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惯性滤膜中阻挡板上多个导流孔的分布位置示意图;
图4是图3中N-N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市汇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市汇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743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