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风能转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73470.1 | 申请日: | 2012-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35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铎;王金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振铎 |
主分类号: | F03D3/00 | 分类号: | F03D3/00;F03D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0010 内蒙古自治区呼***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能 转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能转换装置,属于风能利用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风能转换系统一般大都采用3叶片的风力采集结构,且完全裸露在露天,风力作用在叶片上的有用功最多只有20%-30%,可见风力采集的利用率是很低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维护,提高了风力的转换效率的风能转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风能转换装置,其包括支架、风箱、叶片式风扇和转换装置输出轴;在所述支架顶部设有所述风箱;在所述风箱上设有主风口和副风口,在所述主风口上方设有所述副风口;在所述风箱内设有所述叶片式风扇;所述叶片式风扇与所述转换装置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主风口的出风口置于所述叶片式风扇前部;所述副风口的出风口置于所述叶片式风扇上部、并置于所述主风口出风口后部。
所述主风口为圆形或方形的任意一种。
所述副风口为圆形或方形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维护,使用寿命长,主风口将自然风通过设计的专用风力采集风道集中起来并将风力集中作用在叶片上,使叶片获得最大的推动能量;副风口是将自然风通过设计的专用风力采集风道将风力直接作用在叶片的背面,减小叶片旋转产生的负压阻力,同时对叶片的旋转产生助推作用;风力采集的利用率达到70%以上,大大提高了风力的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整体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B剖面示意图。
支架1、风箱2、叶片式风扇3、转换装置输出轴4、主风口5、副风口6、主风口出风口7、副风口出风口8、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风能转换装置,其包括支架1、风箱2、叶片式风扇3和转换装置输出轴4,在支架1顶部设有风箱2;在风箱2上设有圆形主风口5和圆形副风口6,在主风口5上方设有副风口6;在风箱2内设有叶片式风扇3;叶片式风扇3与转换装置输出轴4同轴连接;主风口出风口7置于叶片式风扇3前部,将自然风通过风道集中起来并将风力集中作用在叶片式风扇3的叶片上,使叶片式风扇3的叶片获得最大的推动能量;副风口出风口8置于叶片式风扇3上部、并置于主风口出风口7后部,将自然风通过风道将风力直接作用在叶片式风扇3的叶片的背面,减小叶片式风扇3的叶片旋转产生的负压阻力,同时对叶片式风扇3的叶片的旋转产生助推作用。
实施例2:如图3和图4所示,风能转换装置,其包括支架1、风箱2、叶片式风扇3和转换装置输出轴4,在支架1顶部设有风箱2;在风箱2上设有方形主风口5和方形副风口6,在主风口5上方设有副风口6;在风箱2内设有叶片式风扇3;叶片式风扇3与转换装置输出轴4同轴连接;主风口出风口7置于叶片式风扇3前部,将自然风通过风道集中起来并将风力集中作用在叶片式风扇3的叶片上,使叶片式风扇3的叶片获得最大的推动能量;副风口出风口8置于叶片式风扇3上部、并置于主风口出风口7后部,将自然风通过风道将风力直接作用在叶片式风扇3的叶片的背面,减小叶片式风扇3的叶片旋转产生的负压阻力,同时对叶片式风扇3的叶片的旋转产生助推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振铎,未经王振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734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