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制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72875.3 | 申请日: | 2012-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47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熊鸿燕;王清青;林辉;于磊;张路;王太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13/02 | 分类号: | C01B13/02;A61M16/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 50210 | 代理人: | 胡荣珲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制氧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高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3%,其中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占国土面积的1/6,常住人口约6000多万,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军事要地和主要少数民族地区。另外,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及高原旅游的兴起 ,近年来有更多的平原人群进入高原。急性高原病是由于高海拔低氧环境所引起的一种特发病、常见病,目前尚缺乏非常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通过各种方法和措施预防急性高原病的发生显得极为迫切,尤其在高原部队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中,对提高部队作战能力更是具有重大的意义。吸氧是预防和治疗急性高原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常用的鼻氧管和吸氧面罩呼吸空间小,氧气的利用率低,而现有的吸氧设备存在体积庞大、操作复杂、慢性泄漏、后期保养维护费用高等问题,不易于普及推广和携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制氧装置,该装置体积小,氧气不会泄露,有操作简单、便于携带、成本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便携式制氧装置,包括面罩、制氧装置和连接管,所述面罩内壁的上部和中部分别设置有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两个骨架之间设有筋,面罩的底部设置有松紧带,面罩上还设置带有凸起的第一连接口和顶部带有管盖的空气流通管,第一连接口和空气流通管与面罩连通;所述制氧装置包括过滤袋和反应袋,过滤袋和反应袋的一侧固定连接,反应袋和过滤袋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反应袋盖和过滤袋盖,过滤袋与反应袋连接的一侧内壁设置有管口向下的排气管,过滤袋与反应袋通过排气管连通,过滤袋的顶部还设置带有凸起的第二连接口,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连接。
所述面罩采用透明的软塑料材料。
所述反应袋和过滤袋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一水位线和第二水位线。
过滤袋上第二水位线的位置高于排气管的管口的位置。
所述制氧装置的顶部固定有带有连接扣的挂环。
所述骨架采用硬质塑料PES材料。
所述连接口上的凸起的外径小于连接管的内径。
所述过滤袋和反应袋均采用可以折叠的软塑料材料。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装置,在反应袋中放置制氧剂,制氧剂产生的氧气经过滤袋后通过连接管直接向面罩输送,因此氧气不会泄露。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不需要电源,不需要维护因此具有成本低,特别适合野外作业时和应急状态下使用的优点。与常用的鼻氧管和吸氧面罩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头套式透明吸氧面罩,不仅增大了呼吸的空间,同时也提高了氧气的利用率。本实用新型还有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易于携带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图2为面罩的示意图。
图中,1为反应袋盖,2为反应袋,2a为第一水位线,3为过滤袋,3a为第二水位线,4为排气管,5为过滤袋盖,5a为第二连接口,6为挂环,7为连接管,8为面罩,8a为第一骨架,8b为第二骨架,8c为松紧带,8d为第一连接口,8e为空气流通管,8f为筋。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728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