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副车架衬套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271716.1 | 申请日: | 2012-06-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64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 发明(设计)人: | 崔东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F1/38 | 分类号: | F16F1/38 |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程晓明 |
| 地址: | 3158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架 衬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连接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副车架衬套。
背景技术
副车架总成的出现是汽车设计的又一次革新,其提高了底盘系统的舒适性及悬挂刚度,而副车架衬套作为副车架总成与车身的连接点,其对车身振动、车室内噪声水平都有较大的影响,副车架衬套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车的振动噪声水平,是影响乘坐舒适性的重要因素。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一种副车架衬套包括内管、外管和减振橡胶层,减振橡胶层硫化于内管外,外管嵌设于减振橡胶层中,外管的对称两侧壁向内冲压形成凹陷结构。这种副车架衬套结构简单,且通过对外管向内冲压可有效提高轴向刚度,但是由于外管是一根整体的圆形管,因此对外管向内冲压的工艺加工较为困难,而且对外管向内冲压的程度较高时外管会变形,从而导致该副车架衬套无法使用,而如果向内冲压的程度较低即凹陷的程度较低时,则轴向刚度的提升有限,无法满足高轴向刚度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轴向刚度高,且易加工制作的副车架衬套。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副车架衬套,包括内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管的对称两侧壁上设置有凹腔,所述的内管外套接有硫化减振体,所述的硫化减振体包括硫化橡胶体和由两个相互配合的半外管体组成的对半开结构的外管,且所述的半外管体嵌设于所述的硫化橡胶体中,所述的半外管体的管壁向内冲压呈凹陷结构,所述的凹陷结构与所述的凹腔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的凹陷结构中间为球面并面向所述的凹腔的腔底。
所述的凹腔的腔壁为斜面,所述的凹陷结构的纵向两侧为弧形过渡段,所述的弧形过渡段与所述的凹腔的腔壁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的内管和所述的外管采用的制作材料为铝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内管外套接一个硫化减振体,且该硫化减振体包括硫化橡胶体和由两个相互配合的半外管体组成的对半开结构的外管,半外管体嵌设于硫化橡胶体中,半外管体的管壁向内冲压形成一个凹陷结构,由于外管是对半开的结构,因此在对半外管体向内冲压时可以根据轴向刚度要求设计凹陷的程度,并且向内冲压时半外管体不会变形;此外,对半开结构的外管也使得凹陷结构更易加工,有效降低了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副车架衬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副车架衬套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副车架衬套,如图所示,其包括内管1,内管1的对称两侧壁上设置有凹腔2,内管1外套接有硫化减振体3,硫化减振体3包括硫化橡胶体5和由两个相互配合的半外管体4组成的对半开结构的外管,且半外管体4嵌设于硫化橡胶体5中,半外管体4的管壁向内冲压呈凹陷结构6,凹陷结构6与凹腔2的位置相对应。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凹陷结构6中间61为球面并面向凹腔2的腔底21,凹腔2的腔壁22为斜面,凹陷结构6的纵向两侧为弧形过渡段62,弧形过渡段62与凹腔2的腔壁22的位置相对应,当凹陷结构6中间与凹腔2的腔底21之间的垂直距离及弧形过渡段62与凹腔2的腔壁22之间的垂直距离越短即凹陷结构6与凹腔2之间的橡胶体越薄时,轴向刚度和径向刚度就越大,因此在制备时并不是使凹陷结构6与凹腔2之间的橡胶体越薄越好,而是根据轴向刚度要求适当地设计凹陷结构6的凹陷程度。
在此,内管1和外管均采用铝材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717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